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6230字。共3份学案。

  初三上册第4课《春酒》学案
  育黎初中  宫尚友  张法林  刘晓琳  主备人  刘晓琳
  学习目标
  1.了解民俗民风。
  2.理解作者通过叙述家乡的风土人情来表达浓浓的思乡之情。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细节描写对表现文章主题的作用。
  一、资料链接
  作家简介: 现、当代女作家。原名潘希真。浙江永嘉人。14岁就读于教会中学。毕业于杭州之江大学中文系,师从词学家夏承焘。1949年赴台湾,在司法部门工作了26年,并任台湾中国文化学院、中央大学中文系教授。后定居美国。出版散文集、小说集及儿童文学作品30余种,内有《烟愁》、《细纱灯》(获中山文艺创作奖)、《三更有梦书当枕》、《桂花雨》、《细雨灯花落》、《读书与生活》、《千里怀人月在峰》、《与我同车》、《留予他年说梦痕》、《琦君寄小读者》、《琴心》、《菁姐》、《七月的哀伤》以及《琦君自选集》等。
  二、整体感知
  1.给下列划横线的字注音。
  枸杞(   )(   )  门槛(  )  过瘾(   )
  凑齐(  )   酬(   )谢  家醅(   )  煨炖(   ) 
  2.作者在文中叙述了儿时在故乡的哪几件事?
  三、探究赏析
  1.作者回忆儿时过年、喝春酒、喝会酒这几件事,有何意义? 
  2.文章结尾写道:“一句话提醒了我,究竟不是道地家乡味啊。可是叫我到哪儿去找真正的家醅呢?”作者 怀念的仅仅是家乡春酒的味道吗?  
  3.作者用一些细节描写来刻画人物,描写风俗。找出来,并谈谈这些细节描写有什么作用?
  四、积累迁移
  1.积累有关“思乡”的古诗名句。
  2.阅读表现海外游子思乡的文学作品。 如:琦君《故乡的桂花雨》、琼瑶《剪不断的乡愁》、萧乾《枣核》等。
  3.谈自己过年的故事、体会。
  附答案和思路提示
  二、1.(gǒu  qǐ)(kǎn)(yǐn) (còu) (chóu) (pēi)
  (wēi     dùn)
  2.明确:文章主要记叙了儿时在故乡过新年、喝春酒、喝会酒,如今自泡八宝酒等四件事。本文的构思非常精巧。作者在文末巧设文眼,却又不露痕迹,作者把许多有关的片断汇集于“家乡的味道”这个焦点上:农历新年里的种种风俗与禁忌,“我”一马当先地作为母亲的代表前往家家户户喝春酒,乡亲之间互相“起会”置办“会酒”的融洽,“我”在许多年之后按母亲的办法“如法炮制”的“八宝酒”……这一切都 围绕“家乡的味道”展开。
  三、 1.明确:这几件事显示了故乡的风俗之美、人情之美。 民俗之美:新年虔诚地迎神拜佛,有诸多禁忌,添了几许神秘;元宵节后,换下的供品堆得“满满一大缸”,孩子们兴奋、快乐;家家邀饮春酒、贺喜道福。寥寥几笔就勾勒出一幅中国传统风俗画卷。人情之美:家家户户轮喝春酒,大有“家家扶得醉人归”之景象;村子里有人需钱急用,大家起会捐助;正月里会首置酒表示酬谢,母亲让出花厅供人请客,并捧出自己泡的“八宝酒”为人助兴;此时灯火通明, 人人兴高采烈。寥寥几笔,淳朴的民情便流淌开来。
  2.明确:作者在文中主要通过春酒写故乡的风俗之美、人情之美,写自己对故乡亲友的怀念,对母亲的追思,其间流淌的是浓浓的思乡之情,是对一种让人难忘的生活的深情怀念。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