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4260字,共两套题,每套9个大题,有详细分析。
福建文化经典阅读系列(一)
《论语》阅读(一)
1、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
陈亢问于伯鱼①曰:“子亦有异闻乎?”对曰:“未也。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对曰:‘未也。’‘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礼乎?’对曰:‘未也。’‘不学礼,无以立。’鲤退而学礼。闻斯二者。”陈亢退而喜曰:“问一得三,闻《诗》,闻礼,又闻君子之远其子也。”(《论语•季氏第十六》)
(注释)①伯鱼:孔鲤,孔子的儿子。
(1)下列各项是对上面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陈亢认为孔子有私心,因此他才会问伯鱼,孔子是怎么教他的。
B.陈亢通过与伯鱼交谈,知道孔子没有私心,不偏爱自己的儿子。
C.文中“不学礼,无以立”的意思是一个人如果不学礼,都不懂得站立的姿势。
D.文中“不学《诗》,无以言”的意思是不学《诗》,就不懂得怎么说话。
(2)分析上面的选段和下面的选段,共同体现孔子的什么教育思想。
子曰:“不愤①不启,不悱②不发。举一隅③不以三隅反,则不复④也。” (《论语•述而第七》)
(注释)①愤:苦思冥想而仍然领会不了的样子。②悱(fěi):想说又不能明确说出来的样子。③隅(yú):角落。④复:教。
答:
2.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
子①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②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③乎?人不知而不愠④,不亦君子⑤乎” (《论语•学而第一》)
(注释)①子:中国古代对有地位、有学问的男子的尊称,有时也泛指男子。②说:通“悦”。③乐:快乐。④愠:怨恨,生气。⑤君子:指有道德的人,有时也指有地位的人。
(1)下列各项是对上面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本章提出以学习为乐事,做到“人不知而不愠”。
B.反映出孔子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注重修养、严格要求的主张。
C.“有朋自远方来”之所以“乐”,是因为会友既有益于切磋学问,又有益于健康。
D.孔子认为,君子学习是为了充实自己,小人学习是为了显示自己,因此只有君子才能做到“人不知而不愠”。
(2)结合上面的选段,你认为这几段都体现了孔子的什么思想?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论语•学而第一》)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 (《论语•宪问第十四》)
“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 (《论语•卫灵公第十五》)
答:
3.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