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也谈新课程改革
          ——浅谈中国道德教育的方向
四川省苍溪县柏杨小学   周耀强
2001年秋,以“人文、人性、自然”为主要特征的中国国家课程改革实验首先在啤县拉开。由最初的小范围试点到现在的全面推行,二、三年时间,新课程改革已渗透到全国各级各类的大、中、小学校,引起教育领域包括教师、学生、家长、社会的广泛变革。这场变革冲击了教师和学生,特别是教师的教育观念、教育方式、教育手段等方方面面的革新,可以说是进入新世纪以来,教育领域真正的一场革命。勿庸置疑,这场革命对于张扬学生个性,发展学生智力,提高学生能力的确起到了非常明显的效果,但我却认为我们所使用的教材有值得商榷之处。现将自己的“妄言”略述于后,愿与广大教育同仁共勉。
我们都清楚,新一轮教材选文大都倾向于人文、人道、人性、自然等方面,内容清新,隽永悠长,哲理深刻,发人深思,使人深受教育。所选文章确是一些美文,时文,这对于培养学生健康的个性心理品质,可以说是最好的教材了。我倒并不是反对这种教材内容,但总觉得还应该有点其它的内容,这种“人文主义”不能全部统治了教材。
中国,又特别是我们四川,高中还没有普及,这就意味着有一部分初中生毕业以后不能继续深造,他们必须去寻求一条生存发展之路,而社会现实却又与学生们课本上的内容大相径庭,白热化的竞争几乎不能让这些“文弱书生”们找到一席之地,这也难怪前次的“人代会”上西部某省长大声疾呼:对学生进行生存教育,才是最根本的教育。
我们现在来看看日本的教育。日本的道德教育着重竞争,顺应了弱肉强食的自然规律。这种竞争教育不仅渗透到各个方面,而且还具有强盗逻辑。我们都还记得发生在日本侵略中国之前的那个“分苹果”的故事:一位日本教师将一只既大又红的苹果在学生面前玄耀一番,然后将苹果切成极小的块儿给学生,当学生尝得口水直流时,这位教师便开始了教育:“这样的苹果中国有的是,如果你们想大吃特吃,那你们就得从小练好本领,将来到中国去任意摘取!”
当日本已成为“亚洲四小龙”时,其教育又是什么样呢?
一位日本教育专家把学生带到我国天安门前,让学生数来往的汽车,看其中有多少是日本造的。当他们的统计数字显示在百分之六十五以上时,这位专家发话了:“同学们,这是我们每个日本人的骄傲!但是,这还不够,我们要使中国的汽车市场百分之百的是咱日本货,你们有没有信心?”学生们在这位专家的启发下,个个摩拳擦掌,信心十足。
我们恍然大悟:难怪日本人不肯放弃武士道精神;难怪日本人至今不肯承认侵略中国的史实;也难日本虽小,却能那么强盛!
而我们教育出来的孩子是什么模样呢?那个“中日小学生夏令营”的故事已让我们惭愧,在“干部竞选”前个个低垂着脑袋的中国学生,难道不让我们脸红?甚至还有因高考落榜而跳楼轻生的诸多报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