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作文训练 议论要有条有理
铜梁一中          周玉崧
教学要求
1、学习并列式论证结构
2、学习递进式论证结构
教学重难点
论述要有条有理
教学时间
2课时
自主创新写作指导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复习:一篇作文的形成过程:审题立意——构思文章——组织语言——修改定稿
2、复习:议论要有理有据
二、议论要有条有理
读两则故事并作评析。
1、从前有个嘲笑私塾老师的故事:说有个妇女到老师书房,请老师替她给娘家写一封信,内容比较琐碎,既有对家务的牢骚,又有对生活的满足,还有对父母的思念和安慰。老师拿着笔沉吟了老大功夫,突然说:“你娘家多远?”“二十里吧。”老师说,“那我还是替你跑一趟吧,比写省事。”学生作文,常常会碰到两个问题:一个是无话可说,一个是有话不知如何说。前者涉及文章材料的问题,后者涉及文章结构的问题。一般人作文往往不先将全部想好,拈一张稿纸,提笔就写,一直写将下去。他们写一句之前,自然也得想一番,只是想一句写一句,想一段与一段;上句未写成时,不知下段是什么;到写得无可再写时,就自然终止。这种习惯养成时,‘不假思索’而任笔写下去,写得不知所云,也是难免的事。文章不通,大半是这样来的。——朱光潜《作文与运思》
2、结构是文章基本模式,它具有典型性、通用性等特点;它能反映出文章布局的基本特点,揭示其内在规律。但文章结构没有一定的公式,我们写文章要尽量使其结构形式多样化,要尽量求其新鲜活泼。清代书法家钱泳的《履园丛话》中记载的一个裁缝裁衣的故事:据说有一个裁缝师傅,替人裁衣、量尺寸的时候,不但注意穿衣者的身材,而且对于性情、年龄、相貌特征,也都注意观察,甚至连何时中举等等,也要细细打听。有人问他,他说出了一番“短长之理”:少年中举的,难免骄傲一些,走路一定挺胸凸肚,这种人衣服因此要前长后短才合身;老年中举的,大多意气消沉,弯腰曲背,他们的衣服要前短后长。胖子的衣服,腰部应特别宽,瘦的就不妨窄些。性急的人,衣服宜短,性慢的就可长一些……文章结构也是这样,没有固定的模式。用清代诗人袁枚的话说:“不学古人,法无一可,竟似古人,何处著我。”
一般议论文的结构是以“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为展开论述的一般步骤,表现在文章中形成引论、本论、结论的形式。其整体的结构布局是“总——分——总”的模式,其中,本论部分的结构类型有并列式、递进式两种基本类型。                                                                                                                                  并列式也叫平列式或横式。它的安排特点是对中心论点所涉及的几个主要问题,分别进行论述。几个层次之间的关系是平列的,它们从不同角度来表现文章的论点。例如荀况的《劝学》,为了证明“学不可以已”的中心论点,分别从“学习的意义——‘青取之于蓝……金就砺则利’”,“学习的作用——‘登高而招……而绝江河’”,“学习的态度——日积月累、坚持不懈、专心致志”三方面进行论证,学习的意义、作用、态度三者之间的关系是并列的。又如苏洵的《六国论》,先提出全文中心论点,然后设两个并列关系的分论点围绕中心论点进行阐述,最后得出结论。(见图一)
  注意事项:
首先是不要把不在一个层次的东西排列在一起。即各分论点之间是并列关系,要避免交叉,否则易造成思维混乱;各分论点之和要等于总论点,若小于总论点,文章的论证就不充分说服力不强,若超出总论点的范围又有跑题之嫌。
其次是不要胡乱罗列,把简单的事情搞得复杂化。即顺序要合理.虽是并列关系,但并非几部分可以任意颠倒,必须讲顺序:时间、空间、逻辑顺序等。
例文一:
               杂感于多样
世界的多元化必然导致解答的不惟一性。感谢这不惟一性吧:正因为此,我们才有可能展开联想的翅膀,腾飞于这丰富多彩、变幻无常的天地间。

  凡是棋坛的高手下棋,都是不拘泥于棋谱,随心所欲的摆布,酣畅淋漓地拼杀,为了胜利,出手变幻无穷。棋手的最高境界,成了多样化的解答的最好诠释。
  试问:世上有哪两局棋是一模一样的呢?

有了多样,才有了比较。各种各样的方法罗列于我们的面前,是为了给我们挑选。别出心裁不是目的,而是手段。更好地解决问题,才是我们的动机之本。
  曹冲称象,不用称杆而用船;高斯算数列,不计算而是“凑数”……不排斥传统方法的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