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课外阅读探微
浙江省苍南县宜山第一中学 李丕创 邮编 325803
电话:0577-64382090 82762711 邮箱:lpczj@163.com
一、课外阅读的现状
现在做学生的真苦,苦不堪言绝非夸张。学生自己独立支配的时间少,不是一天到晚强迫他们做那些永远都做不完的各种各样的练习题?就是强迫他们去参加这样那样的补习班、辅导班?选用的课文,缺乏美感,或艺术价值不高,难以吸引今天的学生。一学期30篇课文(浙江省版《义务教育初级中学课本·初一册》),其中20篇是阅读训练课文,早晨读,课内读,课外也读,真是读书破万篇,咬文嚼字,整体文章支离破碎。教师和家长教他们读的书,学生不爱读,学生爱读的书,教师和家长却不让读。有的家长和教师一看到学生在看课外书,就象见了洪水猛兽?
然而,广大中学生仍渴求课外阅读,无非是想从课外书中获得课堂里得不到的知识与能力,得到一点一滴的理解和企盼。在努力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面对广大中学生的渴求,笔者任教初一语文,对课外阅读作了粗浅的探索,意在抛砖引玉。
二、阅读要向课外开放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鲁迅先生曾向中学生提出这样的希望:“爱看书的青年,大可看看本分以外的书,即课外的书,不要只将课内的书抱住。”教学实践表明,语文读写能力的获取,重要途径还是来自自己广泛的课外阅读;广泛阅读,能够培养阅读兴趣,扩大视野,开拓思路,发展智力,提高读写能力和鉴赏水平。只有这样,学习语文才能出现“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内”、“课内打基础,课外出成果”的良性循环。
纵观名人作品及应试成功之作,无不渗透着浓厚的文化信息。文化信息从何而来,无外乎阅读。课外阅读的局限性,导致文章内空只能在一个狭窄的范围里展开,语言干涩,知识贫乏,思路狭窄,想象不丰富,发挥不了应有的水平,所以,有无文化信息,也就是有没有课外阅读的爱好,往往成为学生作文语言高下的区分点。
三、课外阅读书籍的选择
当前的图书市场比较混乱,那些庸俗低级的书刊对中学生的影响是不容轻视的。要读到一本好书不甚容易,特别要读到一本适合初中生的好书就更不容易。指导学生读有益的书,获得有益的收获应该成为一个语文教师不可推卸的责任。
1、传统文本阅读。应该选择思想性好、艺求性高的、适合中学生自己阅读水平的读物阅读。比如神话、童话、寓言、民间故事、科幻小说等等;而古今中外的名著,尤其当代优秀的短、中、长篇小说,人物传记等又最适宜于初中生的口味。中学生们在认真阅读这些自己喜爱的读物中得到了艺术熏陶,阅读和写作能力也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提高。切忌随大流、赶时髦。有的学生不是迷恋于琼瑶、三毛的作品,就是陶醉于梁羽生、金庸等人的武侠小说,以这种言情、武侠小说为主要阅读对象,是不利于提高语文读写能力的。教师应千万百计地选择那些品位高的书让孩子读,久而久之,孩子们就会有精品意识,就会敏感地鉴别优劣,排斥平庸。
2、现代网络阅读。传统的书籍阅读,由于家庭藏书、订阅报刊、书籍更新等条件所限,普遍存在学生的阅读面窄、量小的情况,因而造成学生阅读兴趣不高、阅读能力差,阅读效率低等。网络的连接,信息的共享,使“网络阅读”这一构想成为现实,网络阅读以其信息量大、内容丰富、时效性强、形式多样活泼,可以说应有尽有无所不有,可以满足不同学生不同的阅读需求,使学生在阅读内容的选择上有一定的自主性,有利于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因而有利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笔者经常到下列网页下载作品,打印,以八开纸形式一体油印,定时、定量分发,供学生阅读。
(1)新浪主页 > 读书频道 > > 阅读社区(http://book.sina.com.cn/nzt/p_2003/index.shtml),该频道主要是最近出版并受出版社授权下载的文学读物。
(2)博客书屋(http://www.bookchina.org/book.htm),可以下载经典的一些读物,古今中外,武侠小说、现代小说、记实文学、外国文学、古典文学、科幻小说等。
(3)明河书社( http://www.mh2003.com/wgwx/wgwx.HTM)。古典、现代、武侠、侦探、科幻、历史、名家、港台、外国、纪实、报告、军事、儿童、幽默、连环画等等。
在此不一一列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