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17题,约9780字。  考试说明
  本试卷总分为12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选择题和简答题的答案写在答题纸上,作文写在作文纸上。在装订线内写清班级、姓名、考号,在试卷右下角写上座位号。
  选考题在三、四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在答题前仔细阅读相关要求。
  第Ⅰ卷 阅读题
  甲 必考卷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学术界长期流行一种见解,认为老子、庄子为道家,这是一种误解。春秋战国时期,只有老子学派、庄子学派。老子与庄子没有直接的传承关系。老子与庄子都从未自称为“道家”,只有儒家自称为儒,墨家自称为墨。儒墨两家各有自己一派的传承关系。孔子、子思、曾子、子夏、孟子、荀子均有传承关系,墨家有巨子相袭制度。儒墨两家,系统清楚,号称显学。汉代司马谈《论大家要旨》第一次提出“道家”名称,反映了汉朝政治统一后,思想界趋向统一的思潮趋势。汉初道家是吸收儒、墨、阴阳、名、法各家思想而创立的新体系。老子、庄子是阴阳、名、法出现以前的人。
  道教是中国本土的宗教,它形成于东汉末年,方术、巫术是它的前身。神仙方术信仰由来已久,古代巫、史、祝、卜是与神打交道的专家,他们处在国家的领导层。民间巫术用符水治病,借卜筮占吉凶。战国以后,神仙方士宣传吃不死之药可以长生,投合上层贵族要求长期享乐的欲望,得到他们的支持;广大群众缺医少药,方士们用符水治病,驱鬼祭神,在下层群众中也得到推广,还没有系统的理论。到了东汉末年,天下大乱,民生困苦,才出现了《太平经》。此书成书时间约在东汉安帝、顺帝统治时期,此书为集体创作,书成于于吉、宫崇等人之手。
  道教建立后,沿着两条路线传播。上层路线与历代朝廷、官方相配合,可以称为正统的官方道教。还有在社会下层广大群众中传播的道教,它与民间巫术、符咒结合得比较紧。农民起义往往利用道教这个组织形式。黄巾起义就是第一次道教与农民运动相结合的例子。宋代的方腊,清末的义和团也属这一类。理论研究,典籍著作,教义发挥,与佛教之间长期互相争辩,属于官方道教。从北宋开始编辑道教全集《道藏》多达七千多卷。官方道教与民间道教并不是绝对对立的。如民间与官方的道教都很重视符咒、炼丹、气功等。佛教到后期,大乘兴起,崇拜的偶像越来越多,引出了许多佛,不止释迦牟尼一位。道教到了南北朝时,神也越来越多,有等级品位,老子这个形象也被塑造得更加神秘,演变成“太上老君”。
  老子是哲学家,不是宗教家。与古印度的释迦牟尼创立佛教的情况不同。老子的著作是学术性的,不是宗教性的。老子哲学讲无为、清静、合一,与道教的宗教修养有关,但老子的哲学思想体系,与道教毕竟有所不同。老子被奉为道教教主,那是很晚的事了。东汉末年,汉中张鲁信奉五斗米道,令信徒们念《老子》五千文。念《老子》的也仅限于汉中地区巴蜀的五斗米道。中原广大地区的道教徒信奉《太平经》,这是一百多卷的大书,内容庞杂,没有多少老子的思想。
  1、 以下不属于作者否定老子庄子为道家时所用依据的一项是(  )
  A、“道家”名称是汉代司马谈在《论大家要旨》中第一次提出的。
  B、儒墨两家各有自己一派的传承关系,系统清楚,号称显学。
  C、孔子、子思、曾子等自称儒家,墨子等自称为墨家,老子、庄子从未自称为“道家”。
  D、老子与庄子没有直接的传承关系,春秋战国时期只有老子学派、庄子学派。
  2、对原文有关老子的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东汉末年,老子的思想对道教的影响,仅限于汉中地区巴蜀的五斗米道。
  B、 官方道教与民间道教都很重视理论研究、典籍著作、教义发挥,并不是绝对对立的。
  C、 南北朝时,老子演变成“太上老君”,是受佛教大乘兴起的影响。
  D、 《老子》不是宗教性的著作,东汉末年,汉中张鲁开始把它奉为道教典籍。
  3、根据原文所给的信息,以下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老子与古印度的释迦牟尼一样,都是随着宗教的发展而从人变成神的。
  B、 老子被奉为道教教主,是因为其哲学思想为道教的宗教修养提供了理论基础。
  C、 黄巾起义、方腊起义、义和团,都是以《太平经》为指导思想的农民起义。
  D、 道家的出现,是汉朝政治统一后,思想界趋向统一的思潮发展的结果。
  二、古代诗文阅读(30分)
  (一)文言文阅读(17分)
  蔡泽者,燕人也,游学干诸侯。之赵,见逐。之韩、魏,遇夺釜鬲①于途,蔡泽乃西入秦。将见昭王,使人宣言以感怒秦相范雎曰:“燕客蔡泽,天下雄俊弘辩智士也,彼一见秦王,秦王必困君而夺君之位。”范雎闻,使人召之。蔡泽入,则揖范雎,范雎固不快。及见之,又倨。范雎让之曰:“子尝宣言欲代我相秦,宁有之乎?请闻其说!”蔡泽曰:“若夫秦之商君、楚之吴起、越之大夫种,其卒然亦可愿与?”范雎知蔡泽之欲困己以说,复谬曰:“何为不可!若此三子②者,固义之至之,忠之节也。是故君子以义死难,视死如归。生而辱不如死而荣。士固有杀身以成名,惟义之所在,虽死无所恨,何为不可哉!”蔡泽曰:“今商君、吴起、大夫种之为人臣,是也;其君,非也。故世称三子致功而不见德,岂慕不遇世死乎!夫人之立功,岂不期于成全邪!身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