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B卷)
说明:本试卷分为第Ⅰ、Ⅱ卷两部分,请将第Ⅰ卷选择题的答案填入题后括号内,第Ⅱ卷可在各题后直接作答。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 共30分)
一、(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枭雄(xiāo) 属客(zhǔ) 以实校之(xiào)
B.走舸(gě) 羸弱(yíng) 风云开阖(hé)
C.强聒(guō) 奄有(yǎn) 度义后动(duó)
D.长史(cháng) 累官(lěi) 芟夷大难(shān)
【解析】此题考查汉字的读音。A项,“以实校之”中的“校”应读为“jiào”;B项,“羸”应读为“léi”;D项,“长史”中的“长”应读为“zhǎng”。
【答案】C
20.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①帝王之资(凭借) ②祸至无日(没有这样的日子)
③止在县廨听堂之后(听堂,办公的处所) ④朕比不知卿(原来) ⑤初一交战(开始) ⑥于反复不宜卤莽(指往返) ⑦亭榭之胜(景物优美) ⑧属客(同 “嘱”,嘱咐,叮咛)⑨遽辞(立即,匆忙) ⑩并力逆操(投降) ○11略已平矣(大致) ○12军中用事者(掌权的人)
A.①④⑧ B.③⑥○12 C.②⑦○11 D.⑤⑨⑩
【解析】此题考查对文言词语的正确理解,②句“祸至无日”中的“无日”应解释为“没有多少时候,很快”;⑤句“初一交战”中的“初”应解释为“刚刚”;⑧句“属客”中的“属”应解释为“劝,邀”;⑩句“并力逆操”中的“逆”应解释为“迎击”。
【答案】B
3.下列各组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解析】此题考查文言词语活用现象。A项,“至”是动词活用为名词,到的人;“走”是动词的使动用法,使……逃跑。B项,“义”是名词作动词,坚持正义;“蹶”是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跌倒,破败。C项,“旧”是形容词活用为名词,老交情;“辇”是名词作状语。D项,“残”“秽”“轻锐”均是形容词作名词。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他这次下乡,耳濡甲染了农村的新气象,深受感染。
B.别人的行李都在头天晚上就收拾好了,只有张平临出发还在七手八脚地收拾行李。
C.前进的道路上,有许多艰难困苦,需要我们具有披荆斩棘、勇于开拓,与困难作斗争的顽强精神。
D.人们对言必信、行必果的人是赞美的,对言而无信、语无伦次的人是深恶痛绝的。
【解析】此题考查成语的正确运用。A项,“耳濡目染”指的是经常看到听到,不知不觉中受到影响。不合语境,应改为“耳闻目睹”。B项,“七手八脚”指的是做事大家一起动手,人多忙乱,动作不一。原句只有一个人,应改为“手忙脚乱”。D项,“语无伦次”指的是说话条理不清,不能指说话不算数。
【答案】C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
A.目前社会上出现的读书轻松化的倾斜现象,往根子上说,与追求物质舒服的倾向不无关系。
B.披上关羽的绿战袍不到一年,他的再婚妻子便为他生了一个胖儿子。
C.开展争当新长征突击手活动是充分发挥和组织青年社会主义建设积极性的有效形式。
D.会议指出高等院校应该培养大批有道德、有理想、有文化、有纪律的劳动者是“四化”建设的需要。
【解析】此题考查辨析语病的能力。B项,“再婚妻子”有歧义,是他再婚,还是他妻子再婚?C项,“组织积极性”搭配不当,应去掉“和组织”三字;D项,结构混乱,可去掉“应该”,或去掉“是‘四化’建设的需要”。
【答案】A
6.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话,最恰当的一组是( )
雨停了,月亮穿过云雾,把明亮的光辉洒在广场上,广场像用银子铺成似的。在有积水的洼地上。__________,变成了透明的、奇异的、童话般的世界。
A.映出了闪动的月亮的影子,好像天空和地上同时有无数个月亮,把这五月的乡村,映照得如同在水晶体中一样。
B.同时有无数个月亮,映照着如同水晶体一样的五月之夜的乡村,天空和地上到处闪动着月亮的影子。
C.同时有无数个月亮闪动着妩媚的影子,五月之夜的乡村,被映照得如同白昼一样。
D.映出了闪动的月亮的影子,天空和地上好像都在燃放着焰火,五月之夜的乡村变成了五彩缤纷的世界。
【解析】解答此题应抓住B、C、D三项中不合事理之处。B、C开头“同时有无数个月亮”不合事理,D项“好像都在燃放着焰火”“五彩缤纷”不会是月亮造成的,也不合事埋。
【答案】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