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5440个字。

  课题:《安塞腰鼓》
  王小二
  【导学目标】
  知识目标:1、了解安塞腰鼓这一民族艺术奇葩;
  2、了解本文的修辞手法和句式;
  3、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4、通过学习感受生命与力量的美,激发对民族艺术的热爱。进而达到对生活与生命的热爱,培养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导学重点】学习本文通过生动描写来抒情的形神兼备的写法。
  【导学难点】对文章的形神有独到的见解。
  【课时安排】一课时
  【课前预习导学】
  1.给下列加粗字注音
  亢奋晦暗羁绊烧灼
  蓦然冗杂戛然而止思绪
  2.联系上下文,品味语句,回答括号内的问题。
  (1)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是挣脱了、冲破了、撞开了的那么一股劲!
  (“那么一股劲”要“挣脱”“撞开”什么?)

  (2)它使你惊异于那农民衣着包裹着的躯体,那消化着红豆角老南瓜的躯体,居然可以释放出那么奇伟磅礴的能量!
  (过着贫困生活的农民,哪里来的那么强大的力量?)

  (3)多水的江南是易碎的玻璃,在那儿,打不得这样的腰鼓。
  (为什么“多水的江南”打不得这样的腰鼓?)

  (4)耳畔是一声渺远的鸡啼。
  (为什么听到这样的“鸡啼”)

  3.“这腰鼓,使冷冷的空气立即变得燥热了,使恬静的阳光立即变得飞溅了,使困倦的世界立即变得亢奋了。”这句话通过感觉的改变,侧面体现了腰鼓产生的震撼力,请以这种语言风格仿写一句话,说说腰鼓还使什么发生了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西北现在好像成了贫困落后的代名词,作者为什么这样歌颂西北汉子?
  【课堂学习研讨】
  一、导入
  1、由豪放、节奏感强的现代舞蹈引入“天下第一鼓”――安塞腰鼓。
  2、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安塞腰鼓的知识,教师总结归纳
  安塞腰鼓:是产生于北方黄土高原上的一种民间艺术,充满原始的意味和浓郁的乡土气息,也是陕北人民精神风貌的象征。在古代既是激励边关将士冲锋陷阵、浴血奋战的号角,也是将士凯旋的欢迎曲。如今它已成为中华民族坚毅不屈、意气风发、蓬勃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象征。
  3、播放安塞腰鼓表演片断,给学生以形象的感受,并调动学生的情绪。
  4、学生展示作者作品资料,教师总结归纳
  作者作品:刘成章,生于1937年,陕西延安市人,现任陕西省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散文学会常务理事。散文集《羊想云彩》获首届鲁迅文学奖。《安塞腰鼓》写于1986年,它是一曲陕北人生命、活力的火烈颂歌,是一首黄土高原沉实、厚重内蕴的诗性礼赞。
  二、品读课文
  (一)、齐读、正音
  1.首先不作任何提示,让学生齐读全文。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