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3910字。

  《梦游天姥吟留别》教案
  一、教学目标
  (一)知李白其人,欣赏“梦游”之境,进而理解本诗的主旨。
  (二)由本诗的“梦境”对于现实与理想关系的把握上引申开去从而论诗,由个别到一般,从个案分析到普遍规律的总结。
  (三)获取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
  二、教学设想
  这首诗是李白浪漫主义诗作的代表,它突破了一般送别诗的伤感惜别的老套,而是借留别来表达自己不事权贵的傲然风骨,并且在构思上,围绕一场梦境来展开,梦醒之后才点明不事权贵的主旨,与此相适应的是作者运用非凡的夸张来表现他梦想中的世界,用梦中世界的完美来反衬现实世界的不足与丑恶,表达了作为一个“士”不愿与现实权力同流合污的性情,这就是封建时代中文人的品格,这就是李白。所以,梦境是作者独具匠心之处,也是我们读者理解把握本诗的关键所在。
  三、教学重点
  (一) 在诵读的基础上,赏析“梦游”的意境。
  (二)在赏析的基础上,总结诗歌鉴赏的基本规律与方法。
  四、教学方法:诵读法,探究法。就是反复诵读,体会感情;自由阅读,品味语言;探究阅读,归纳手法。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
  回忆并诵读以前有关李白的诗歌《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感受记忆中的李白并让同学们注意《早》诗中的“白帝城”。(诗人流放夜郎,行至白帝遇赦,乘舟东还江陵时而作此诗。《早》诗意在描摹自白帝至江陵一段长江,水急流速,舟行若飞的情况。)《闻》诗中的“夜郎”。(本诗写诗人得知王昌龄被贬的消息后不胜同情,欲将已之愁心交付明月,随友人同去贬所,以凄迷之景写感伤之情。)此二地点提示的重要信息是李白被贬的经历对李白的影响。
  (二)整体感知,把握思想脉络,提出疑难问题。
  1、自由诵读,学生范读,并找同学作出评点。
  【教师指导】:①用“畅”与“涩”来表其心。如:“天姥连天……东南倾”、“别君去兮……访名山”于畅中见其势;“忽魂悸……烟霞”于涩中见其情。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