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860字。
《琵琶行》教学设计
授课教师:刘东云 地区:衡阳 学校(通信地址):衡阳市田家炳实验中学 邮编421005 电子邮件:ldy519817847@163.
学 科 语文 教材名称 高中语文必修3 教材出版社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 题 琵琶行 年级 高一 学期 下期 学段 第1学段
教
学
目
标 1、知识与能力:欣赏作者用语言文字来表现音乐形象的艺术技巧。
2、过程与方法:以朗读、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探究赏析,自主学习。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味诗人“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内涵和悲剧美。
教
学
重
点 1.把握音乐节奏及内在情感。
2.探究用文字表现音乐的方法,掌握比喻等修辞手法在课文中的运用,品味白居易语言的独特魅力。
教
学
思
路 采用情景导入——整体感知——探究赏析——练习拓展的教学模式,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地位。
主要
教学
方法 运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教师点拨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教
学
资
源 教材
多媒体
课件
教学过程预设(分课时写)
课时 环节 教师活动
(教学内容的呈现) 学生活动
(学习活动的设计) 设计意图
共
一
课
时 一、
导入新课 在《高山流水》的音乐背景中讲述“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
春秋时期楚国有一个叫伯牙的人擅长弹琴、作曲,他在汉阳江口弹琴时碰到子期在岸边细细倾听,并赞叹不绝。伯牙十分惊叹,这样一位樵夫打扮的人,怎么会欣赏我的琴声呢?他请子期上船,并问他:你喜欢听我弹琴,我现在弹一曲,请你说出曲子内容。说罢,伯牙弹了起来。子期听后说:妙极了!你弹出来的琴声像巍峨的高山一样,像流动的江水一样。伯牙惊叹不已。从此,他们成了知心朋友,后人因此用“高山流水”来称呼知音。千余年后,被贬浔阳的白居易在落魄失意之时也偶遇了一位知己,他被一位流落此地的琵琶女精湛技艺所折服,共同的遭遇使得两人在琴声中相互理解,产生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感叹。著名的《琵琶行》由此写成。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课文。 听故事。 1、引发对课题的兴趣。
2、创设情境,以利于整体感知课文。
二、
整体把握 1.听读朗读带
2.齐读
3.练习:结合小序及文本的理解,完成下面填空练习:
《琵琶行》是一首叙事诗,它叙述了诗人谪居江州,月夜送客江边,巧遇琵琶女之事。
全诗塑造了琵琶女和诗人自己等人物形象,他们的共同点是“同是天涯沦落人”。
4.小结:
两条线索:
明——琵琶女的身世
暗——作者的感受
两个人物:琵琶女、作者
一种感情: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听、读、练,迅速对全文形成整体感知,初步把握内容及情感。
以读的方式感知课文内容及情感
以练的方式把握基本内容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