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8小题,约8960字。

  2010年上海市崇明县高三模考试卷
  语 文
  考生注意:
  1. 本考试设试卷和答题纸两部分,试卷包括试题与答题要求,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得分。
  2. 答题纸与试卷在试题编号上是一一对应的,答题时应特别注意,不能错位。
  3. 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
  一 8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6题。(17分)
  电影批评
  戴锦华
  ①电影研究、电影批评可以成为一门艺术,同时也是一个学科。早在半世纪以前,作为电影研究重要分支的电影批评,已开始脱离对电影工业的附庸,成为一种独立的写作和表意的实践。
  ②一个有趣的事实是,尽管电影艺术已历经百年,却仍有许多人不相信“看电影”是一种后天习得的能力,相反,人们认定观影能力是人类与生俱来的本领。这首先由于电影,尤其是主流商业电影的影像构成的基本特征,是隐藏起摄像机,隐藏起电影的叙事行为,使之充分“透明化”:有如透过一扇窗望见了窗外的风景。在银幕世界面前,电影视听语言的编码,难于为观众直观地发现、辨识,于是,人人都可以看懂电影。更为有趣的是,如果说,人们认定银幕上的故事如同现实生活的场景般“自动”地呈现,谈论、评价电影便如同议论社会生活中的有趣事件一样带着主观性和随意性。但值得关注的是,人们在谈论电影时却常常使用着相当“专业化”的术语。这种情形似乎只属于电影,而绝少出现在音乐、绘画、雕塑等古老的艺术之上。
  ③这无疑说明,电影这门年轻的、唯一一门人类知晓其诞生日的艺术,从一开始便作为大众艺术而出现。透明性、通俗性与娱乐性无疑是早期电影和绝大多数商业电影追求或试图保持的特征。而且,作为一个后来者,电影的确不断地从其他古老的艺术门类,诸如戏剧、音乐、美术、建筑,尤其是小说的叙事艺术中挪用其艺术手段。因此,人们似乎也可以无障碍地借助得自其他艺术的知识或常识,对电影作出“权威”的评论。
  ④其中,人们关于电影的茶余饭后的“专业化”讨论,常常集中在电影片中的故事、情境、演员的表演是否“真实”的议论之上,仿佛“真实”是一个永恒存在、不言自明的参照系统。然而,关于同一部电影的真实与虚假的争论,正暴露了鉴定真实与否的标准并非客观、天然。这些关于“真实”的讨论无外乎建立在三个层面上:一是参照某种观念。如社会的观念、人生的观念和艺术的观念;二是参照某种诸如“我经历过、我知道”等有限的经验;三是某种艺术欣赏或文化消费的趣味与成规惯例。比如欧洲艺术电影的迷恋者指斥好莱坞电影浅薄、恶俗、虚假不堪,而好莱坞电影的热爱者却认为它逼真、细腻和优雅。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7-12题。(20分)
  维也纳生活圆舞曲
  冯骥才
  清早醒来,不睁开眼,尽量用耳朵来辨认天天叫醒我的这些家伙们,单凭听力,我能准确地知道这些家伙所处的位置,是在窗前那株高大的七片叶树里边,还是远远地在房脊和烟突上。当然我不知道这些家伙的名字。我的家乡决没有这么多种奇奇怪怪又美妙的叫声。我的城市里只有麻雀。
  有一种叫声宛如花腔女高音,婉转、嘹亮、悠长,变化无穷,它怎么能唱出如此丰富而不重复的音调?后来我在十四区博物馆听鸟儿们的录音时,才知道这家伙名叫AMSEL。它长得并不美。我在闭目倾听它的鸣唱时,把它想象得美若彩凤。其实它全身乌黑的羽毛,一个长长的黄嘴。好似一只小乌鸦叼着一支竹笛子。
  我发现,闭上眼睛时,声音会变得特别清晰和富于形象。有一种叫声像是有人磕牙,另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