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41470字。
2010年高考作文社会热点素材精选
一、蹬三轮的蔡伟入复旦大学读博士
4月23日,复旦大学经过专家考试和校招生领导小组讨论,把38岁的蔡伟列入了2009年度博士生拟录取名单,导师为古文字学泰斗裘锡圭先生。38岁读博士并不稀罕,稀罕的是蔡伟只有高中学历,下岗十余年———8个月前,他还在辽宁锦州蹬三轮养家糊口,从未想过,人生最大的转折即将到来。
这必然会是一则充满励志色彩的“佳话”,构成佳话的各种反差元素都有:比如高中学历、下岗工、蹬三轮、博士生、复旦大学、古文字学泰斗。不过,佳话的生命力不在于传诵,而在于透过它,窥见这个社会的镜像。从这个意义而言,三轮车夫获读博士,更像是一张丰富的社会试纸。
首先,它检验了人心的接受度和开放度。放眼百年大学史,破格录取并不罕见,比如,连高中文凭都没有的何其芳,被北大考察后破格录取,终成一代着名诗人;历史学家吴晗,在考试中数学是零分,仍被清华破格录取。但在当下,破格却是颇为敏感的事情,公众狐疑且诟责。
其次,它检验了大学的自主权和独立性。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大学破格仿佛是寻常事,除了学生被破格录取,老师也被破格任教,比如,梁漱溟没考取大学,不妨碍他当上北大哲学系教师,拍板者是校长蔡元培;沈从文更是连小学都没毕业,却执掌中国公学的教席,拍板者是校长胡适。“一无学位、二无论着”的陈寅恪名列清华“四大国学导师”,成为“教授中的教授”,也与清华破格有关。那个时代的大学之所以佳话频出,正在于大学比较具有独立性,具有自主权,不为权力所左右。或许可以说,一个不敢破格的大学不会是好大学。
再次,它检验了招录工作的公平性和透明度。没有公平、公开、公正,佳话便可能是假话,是欺世盗名。
最后,它检验了整个社会的“温度”和这个时代的“厚度”。有深入的研究并发表独立客观的观点,才是最神圣的。在这个逐利时代,还有多少人置名利如粪土?还有多少博士拒绝“鬻智干禄”?还有多少做学问的人在追求独立思考、观点客观?实际上,学人的浮躁、大学的功利化与整个社会的躁动息息相关、互为影响,如果一个学人汲汲于哗众取宠,如果这个社会没有一些愿坐冷板凳的人,而是充满着喧哗与骚动,注定是贫血的,也是缺钙的。
“积微言细,自就鸿文”———从细微处积累,努力奋进,最终取得大成就,这是蔡伟的自勉。但我们不止把其当作一则佳话,而应该通过这个佳话,来检验人心、检验制度,检验时代体温,从而让类似的破格多一点,让陈旧的羁绊少一点;让大学的独立自主多一点,让暗箱操作少一点;让这个社会的沉潜多一点,躁动少一点。
二、尊严的底线是安全
“要让人民生活得更有尊严”,温总理这句话感动了无数国人。每一个美好愿景都折射出现实的尴尬。近几月事故频发更“透露”一个潜藏的信息:许多国人现在不是尊严多少的问题,而是在与尊严的最底线作斗争,要担心生命的安全。
煤矿事故的报道现在已颇有令人麻木的迹象,尽管“新闻效益”已不高,仍然可以看到很多:河南新密、山西原平、内蒙古骆驼山……仍然有非法采掘,仍然有疏忽大意,仍然有虚报瞒报。
不知是报道得多了,还是确实发生得多了:上海、哈尔滨、武汉……天然气爆炸一起接一起,有的同一地方连续发生。以前是出行不便,现在是出行危险:高速公路、城市街道、农村道路……给人一个感觉:有车的地方,就有交通事故。
大旱消息从西南传来,大雪消息从北方传来,大滑坡消息从有山有陵的地方传来:有人亡,有人伤,有人“奇迹生还 ”。总是说奋力营救,总是归咎于自然条件。
人们在享受高速发展的利益与乐趣的同时,也要承担“脱轨”的风险。有人说,这是发展中不可避免、难以避免的问题,唯有进一步发展才能解决之。有的还抬出所谓“大局”或“长远”的大旗,论而断之,堂而皇之。事后一看,基本都是赤裸裸的利益。看得多了,那些被绑架的“神圣”光环也就消解了。
获益并容忍一定风险,无可厚非,可怕的是利益与风险不匹配,分担不对称。有人获得了大量好处,有人却以最起码的人权——生命权博取生存。生命只有一次,没有利滚利的机会。
事发并曝光后,有人被罚款、被唾骂,或许也有人被警告、被撤职。但鲜见被罚得倾家荡产,被骂得无颜面世,鲜见永不录用,入刑坐牢。“痛心悔改”或“责令整改”,在公众看来不大可靠,也难以当真。有人戏言,“官商两界多财俊,卷土重来未可知”,在一定程度上道出了部分公众的心声。
其实也可知,君不见事故再三低级重复。并且,以前是年底多闻事故,因赶进度之故,或许也有“成绩”总结之需。现在看来,几无“规律”可循,四处点火,随时燎原。看似疯状,其实经过精明的计算。
对生命的漠视,有“价值观”的问题,但兹事太虚,略去不表。实实在在的是某些利益与权力的野蛮与傲慢。有时它们也作低调状,搞“危机公关”,骨子里并没当成大不了的事。再三重复,证明非诛心之论。
当生命可以被估价,并且是廉价,“更有尊严”就只能算远期目标。守住尊严的底线,尚待时下努力。
三、社会再冷漠也要守住底线
4月8日,南平凶杀案一审开庭,郑民生毫无悬念地被当庭宣判死刑。然而,郑民生却当庭表示不服判决。据报道,他一直强调是社会的冷漠造成的悲剧,一直强调自己是个本分的人。
杀人有理,是许多杀人者的逻辑。从社会学的角度看,阶层差距扩大,收入分配不公,人际关系恶化,的确是催生犯罪的社会因素。对此,政府应该予以足够的重视,坚决遏制社会不公平现象。温家宝总理说:“公平和正义,比太阳还要有光辉。”可见,中央已经充分认识到解决社会不公问题的重要性和急迫性。
然而,社会不公和社会冷漠绝不能成为血腥和暴力的借口。历史已经证明,任何用极端和残忍手段报复社会和剪除异己的行为,都是不可饶恕的罪行。德国纳粹屠杀犹太民族的理由是“消灭劣等民族”,而恐怖主义组织袭击平民,也有一套自圆其说的理论,但这些理由和理论,都是魔鬼头上的花冠,都是屠刀柄上的花纹,其粉饰的是灭绝人性、仇视社会、践踏生命的邪恶行为。同样,把社会不公、社会冷漠当成杀人的理由,只能证明自己内心的极度邪恶、丑陋和虚伪。
在保护小猫小狗等小动物都有望成为我国法规的这个人性化时代,郑民生竟然用屠刀杀死、杀伤了13名无辜的小学生。不管有多少理由,不管他在人生道路上受过多少挫折,这些都不能掩饰他的累累罪行。如果都像郑民生那样,失恋了、闹矛盾了、丢饭碗了、挨训斥了,就杀人越货,行凶于街市,甚至专门杀害天使一样可爱、鲜花一样娇嫩的小学生,那么人类社会根本就不会持续下去。
事实上,我们身处的这个社会并不是阴霾密布,只要有一颗爱心,我们就会感受到阳光的温暖,就会听到社会进步的滚滚车轮声。君不见,许多生活贫困的人,正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爱;许多出身贫寒的人,经过艰苦奋斗,已经走上事业的坦途;许多手握重权的官员,正在受到越来越有效的监督;而许多贪官,也受到了正义的审判和法律的惩治。尽管我们依然面对社会不公这个顽症,但按劳分配、多劳多得依然是体现社会公平的唯一公认准则,而且,政府解决社会不公的决心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大。
但是,解决社会不公也要有一个过程。文明程度再高的社会和国度,也不可能解决所有的社会不公问题。作为一个当代人,仍有可能遇到这样那样的不公。守住法律和道德的底线,即为当代公民与蒙昧时代人的分野。
四、赵本山批评春晚审查
5月28日,在贵州卫视《论道》节目录制现场,赵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