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查看预览图

共29张,另有教案。

  《渔父》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必修五直面人生专题中的《渔父》。都说信息技术对文言文教学意义不大,那么它在本节课中究竟是如何体现的呢?
  首先请看教学分析。《渔父》是高屈原怀石投江前的作品,探讨的是理想与现实冲突时该如何抉择的问题,文字浅显,适合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本专题刚刚学过司马迁的《报任安书》,可将屈原和司马迁的人生观做比较学习。
  高二的学生已初步形成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能够初步反思历史,思考人生;同时,学生也初步具备了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但在一节课中要理解文意,探究人物形象,有一定的难度。班级配置了多媒体教学系统,我采用多媒体进行教学。
  我将学习目标确定如下(PPT),其中学习重点是:
  1.有感情地诵读课文;
  2.理解文意,掌握文言现象。
  学习难点是:1.认识屈原的伟大人格;
  2.理解“渔父”这一意象的内涵。
  本节课将按照“预习展示——学习导入——感知探讨——总结巩固”的流程进行。我校是新课改的试点学校,采用高效课堂的模式教学。我在课前请学生代表将预习成果上黑板展示,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本节课我由现实生活中青少年自杀的新闻导入,对学生更具有震慑力。在介绍作者时,我展示与屈原有关的图片和视频,在视、听觉的共同作用下,学生会进一步加深对作者的了解。在感知探讨这一环节,我首先播放课文录音,让学生在模仿中实现超越。然后请学生上台展示,这样有助于他们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增强自信心。对于学生归纳整理的文言知识点,我是这样处理的:将学生的导学案用视频展示台投影出来,如果比较理想,就口头订正;如果不太理想,就播放课前准备好的课件,并把课件保存在教室的电脑里,供学生课后查阅。人物形象的探讨是本节课的一大难点,我先请学生代表上台展示,激发全班同学质疑、对抗,再有多媒体课件的形式进行明示,让学生明确知晓自己答案的优缺点。关于“渔父”意象的内涵,我鼓励学生自己动手,上网查阅资料。在总结巩固这一环节,我播放音频背景,让学生在相应的情境中小结学习收获,并用展示台将学生的思维导图和翻译的答案展示出来。
  高效课堂的每一节课将对学生作一个及时评价,我用动态柱状图展示各小组的得分情况,形象直观,激励作用明显。
  (三)信息技术与教学整合的“整合点”诊断与分析
  1. 实物展示,及时评价
  用视频展示台呈现学生的学习成果,可以及时评价学生,调动学习积极性。
  2.视频播放,创设情境
  播放战争场面的视频带给学生视觉冲击力,让学生迅速进入课堂情境,产生研读课文的愿望。
  3.图片解疑,辅助阅读
  播放“战国七雄形势图”,有助于学生理解六国战略形势,进而理解作者观点。
  4.课件呈现,形成共识
  利用PPT课件即点即现的方式来明确问题的答案,让学生形成统一认识,体现教师的主导性。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