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248260字。包括每课的讲练、以及单元试卷和期末试卷,内容丰富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读讲练
  文华中学  钟文
  一 藤野先生
  【知识储备】
  1.字词积累
  绯(fēi)红 鲜红。
  优待 ①给以好的待遇。②好的待遇。
  畸(jī)形 ①生物体某部分发育不正常。②泛指事物发育不正常。本文指中国裹脚的女子的脚骨发育不正常。
  竭力 尽力。
  发人深省(xǐng) 启发人深刻醒悟。
  美其名曰 给一个好听的名字叫。
  毫不介意 丝毫不往心里去。
  抑扬顿挫 声音高低起伏和停顿转折。
  深恶(wù)痛疾 厌恶痛恨到了极点,也作“深恶痛绝”。
  2.作家作品
  本文选自《朝花夕拾》一书。作者简介略。
  3.背景链接
  鲁迅对藤野先生的思念
  1935年日本岩波文库中要出《鲁迅选集》的时候,译者增田涉曾经派人送信来问鲁迅先生,选些什么文章好。鲁迅先生回答:“请您全权处理好了。在我看来非放进去的东西是没有了。不过《藤野先生》一篇请您译出加入。”目的是借此探听藤野先生的一些消息。当选集出版的第二年,译者增田涉到上海来访问鲁迅先生,鲁迅先生打听藤野先生的情况,增田涉说没有什么消息时,鲁迅先生感慨地说:“藤野先生大概已经不在人世了吧?”(其实当时藤野先生仍在其故乡福井县行医,而且还读到了《藤野先生》一文,1937年3月,《文学案内》上发表了以《谨忆周树人君》为题的藤野先生谈话录)
  鲁迅先生在日本留学期间的经历
  1902年4月,去日本留学,入东京弘文学院补习日语。积极参加反清爱国活动,剃发,作《自题小像》一诗纪念,在《自题小像》一诗纪念,在《自题小像》诗中发出“我以我血荐轩辕”的誓言。
  1904年入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医。两年后弃医从文,想要改变国民精神,挽救民族危亡。
  1906年到东应京开始文学活动。翻译、介绍俄国、东欧和其它国家一些被压迫民族的文学作品,并写《人的历史》《科学史教篇》《文化偏至论》《摩罗诗力说》等论文。
  1908年从章太炎学《说文解字》,并加入光复会。
  1909年8月,由日本回国……(摘自《中国现代文学手册》)
  藤野严九郎其人其事
  藤野严九郎生于日本福井县,世代为医,藤野严九郎是藤野家第六代医生。生于1874年7月1日,9岁时父亲亡故,由大哥二哥抚养。严九郎排行老三。他在读小学时,同时跟福井藩校教师野坂先生学过汉学。1892年4月,从福井学校中途退学,进入爱知医学校,1896年10月毕业,留校做解剖教师奈良坂的助手。1897年5月,得到医生职业证明书。同
  二 我的母亲
  【知识储备】
  1.字词积累
  管束 加以约束,使不越轨。
  广漠(mò) 广大空旷。
  质问 依据事实,问明是非。
  文绉绉:形容人谈吐、举止文雅的样子。
  摹画:依原样描画。
  宽恕:宽容饶恕。
  2.作家作品
  作者简介
  胡适(1891—1962),原名胡洪骍,字适之。笔名有天风、藏晖、铁儿等。安徽绩溪人。幼年在私塾学习。14岁到上海求学。1910年赴美国。初学农学,后攻读哲学、文学。1917年毕业于哥伦比亚大学,获哲学博士学位。同年7月回国。曾任北京大学教授、校长,国民党政府驻美大使等职务。1962年在台湾省病逝。他早年积极提倡白话文,对新文化运动作出过自己的贡献,当进写有《文学改良刍议》,提出文学上的“八不主义”,在当时有着积极的意义,形成了深远的影响。他还是新诗的倡导者和实践者。1920年出版了我国历史上的第一部白话诗集《尝试集》。1928年与徐志摩等出版《新月》诗刊。晚年致力于《水经注》的版本考证,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主要著作有《胡适文集》《中国哲学史大纲》《白话文学史》《戴东原的哲学》等。
  3.背景链接
  胡适的母亲——冯顺娣
  胡适的母亲冯顺娣(1873—1918),是绩溪县中屯人。冯顺娣16岁被许配给胡传作填房。时胡传年48岁。前妻曹氏死去十余年,他在外做官,家中没有一个家眷实在不方便,胡传长子长女均大冯顺娣好几岁。为了家人,冯顺娣答案嫁到胡家。婚后第二年,胡传将冯顺娣接到上海。第三年(1891)冬天,生一男孩,即后来的胡适,只不过当时叫“糜儿”,他是胡传的小儿子,顺娣的惟一骨肉。在胡适只有三岁零八个月的时候,胡传死于厦门。当时冯顺娣只有22岁两个月零17天,虚龄只有23岁。她余生守寡23年。这23年中,她一心操劳家务。1918年11月,她离开人世,死时只有46岁。
  【文本解读】
  一、谋篇立意
  本文通过对自己人生历程的一段回顾,写了自己童年至少年时代如何在母亲的严格要求和深情关爱下成长的几件事。表现了母亲那无比深挚的爱和优秀的性格品质,表达了自己对母亲的怀念和敬爱。
  二、文章脉络
  本文共12自然段可以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1—4):写我童年时的性格特点及其成因以及给自己留下深刻的印象的往事。
  第二部分(5—11):主要是写母亲对我的严格教育和对家中其它人的宽容与忍让。
  第三部分(12):总写母亲给我的极大极深的影响,使我能和气宽容待人,能体谅别人。
  三、写作方法
  全文毫无夸饰之辞,直白,坦诚,仿佛是与知心朋友话往事,拉家常,听凭心泉自然流淌。但细细品读起来,文中还是有艺术技艺可寻的,比如,文中的对比是非常鲜明的,母亲对我要求极其严格,而待人又极其宽容;对大哥大嫂二嫂极为和善、忍让,而涉及自己的人格,又非常认真,毫不马虎,等等。
  四、问题探究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