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语文教学的生命——课堂情境教学
          湖南醴陵第一中学   钟静萍       

教学既是科学,又是艺术,应是科学与艺术的完美结合,语文教学更应如此。基于此,我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努力寻找科学与艺术结合的办法,经过多年的实践,我感到营造课堂教学情境能达到这个目的,且能一箭多雕。
在科学性方面,我努力把握下列关系:
①教学目标的显与隐
古诗文、难度较大的现代文教材,我采用显性目标教学法,提示学生在哪些方面下功夫,如文言实词、虚词、句式、作品的特点等。难度较小的教材,如《我国古代小说的发展及其规律》、《过万重山漫想》等。我采用隐性目标教学法,让学生自己体会、比较、总结,各抒已见,获得成功体验,在情境中实现教学目标。
②教学内容的详与略
教材本身有难有易,无区别地对待,只会是浪费一些时间,也易使学生丧失兴趣。所以难度较大且值得细嚼的作品,我选择详教,如《记念刘和珍君》,我让学生理解主题,品味情感,了解记叙和议论、抒情段落的相得益彰,领略鲁迅先生的白描,感受刘和珍的英勇、鲁迅先生的伟大和深刻。《故都的秋》则择其要点略教,让学生自己感受作品情境。
③教学程度的深与浅
基于中学生的思想认识水平、理论水平和文学欣赏水平,教材的教学程度应有深浅之分,深文深教,浅文浅教,甚至深文浅教,浅文深教。如《人生的境界》涉及到许多哲学问题,深教,学生不易理解,又会感到枯燥,我就选择浅教,再如《我的空中楼阁》,浅显、单纯,学生容易把握,我也选择浅教。而内涵丰富、艺术特点又多的或对学生有极大境界提升作用的,我选择深教,如《阿Q正传》、《人是什么》中的人物形象的典型性,主题思想的深刻性,艺术手法的独特性,“生无所息”对历史、对人生价值、对我们这个时代的重要意义等,我都引导学生深入挖掘,结合生活、社会、人生去品味,升华。我觉得适合学生身心特点情境才是最好的情境。
④教学进度的快与慢
学生容易把握的,就快教,如《中国小说史的发展及其规律》;学生较难把握又必须把握的,就慢教。
⑤教学风格的刚与柔
虽说一个老师要有自己独特的风格,我觉得处理不同的教材,应有不同的风格,如论证性的,以刚为主,抒情性的以柔为主,甚至一篇课文的教学也刚柔相济,变化而又统一,语文教材是不同风格不同情感色彩作品的大汇聚,也是不同人物精神面貌的大展示,以多种风格来展示教材情境,设置教学情境方能体现作品、作者的个性。
⑥教学方式的庄与谐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