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6370个字。
语文版九年级上册古文第六单元复习试题
湖南梅沙
《扁鹊见蔡桓公》
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扁鹊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桓侯曰:“寡人无疾。”扁鹊出,桓侯曰:“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桓侯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有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桓侯又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桓侯故使人问之,扁鹊曰:“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矣。”居五日,桓公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桓侯遂死。
1、《扁鹊见蔡桓公》选自_________ 。体裁是______,作者是____时代著名的_______家_______(人名)他是先秦_______家学说的集大成者,代表作是___________。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扁鹊()桓公()腠理()还走()
骨髓( )汤熨()立有间( )不悦()
3.解释下列句子中词语的意思:
(1 )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______ (2)桓侯又不悦_______
(3)桓侯故使人问之_______ (4)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_______
(5)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______ (6)桓侯遂死______
4.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释义:
⑴扁鹊望桓侯而还走____通__,义为____ ⑵火齐之所及也_____通___,义为_____
⑶汤熨之所及也______通____,义为_____
5.指出下列词语的古义和今义:
⑴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走:古义:_____,今义:_____。
⑵臣是以无请也。 请:古义:_____,今义:_____。
⑶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以为:古义:____,今义:_____。
6、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
A.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B.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C.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D.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6、选出和“寡人无疾”中“疾”的意愿相同的一项( )
A.深恶痛疾B.积劳成疾C.大声疾呼D.手疾眼快
7、本文是篇比较短小的寓言故事,但对扁鹊与蔡桓公的形象却刻画得栩栩如生。思考作者运用了________ 方法。
8、本文说明的道理是:,由本文内容演变成的成语是:。
9.扁鹊第一次进见时,“立有间”,最后进见时,“望桓侯而还走”,两次的表现有所不同,为什么?
愚公移山
一、解释加点字。
1、指通豫南 2、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3、北山愚公长息曰
4、虽我之死 5、何苦而不平 6、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
7、面山而居 8、吾与汝毕力平险 9、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10、聚室而谋曰
二.下列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A .惩山北之塞惩前毖后 B.聚室而谋曰 不谋而合
C.寒暑易节,始一反焉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D.河曲智叟亡以应 亡羊补牢
三.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两个句子。
1、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2、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3、甚矣,汝之不惠
4、帝感其诚
四.下面两人说的话,在表达的意思和情感上有无异同?请作简要说明。
①愚公妻:“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
②智叟:“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五、理解性默写
1、“愚公”移山时得到了人们的支持,初定计划时 ;深入研究时 ;移山过程中 。
2、“愚公”坚信移山成功的依据是 。
3、反映愚公移山艰苦情形的句子: 。
4、文段中表现愚公移山深得人心的一处典细节是: 。
5、从全文看,愚公移山的困难有几个方面?文中从哪句话是侧面写出移山的艰难?
答:愚公移山困难有(1) ;(2) ;(3)运土石的距离远、时间长。这可以从“ ”这句话中得知,也从侧面写出了移山的艰难。
6、《愚公移山》的主题——愚公移山的成功反映了我国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也说明了要克服困难就必须下定决心,坚持不懈的道理。
7、这个寓言结尾为什么不写愚公率领子孙挖掉了大山,而要以神话结尾呢?
明确:古代生产力水平低,人们只能通过幻想,借助具有超人力量的神来实现征服自然的愿望。本文结尾采用神话结尾,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的美好愿望。以神话结尾更能突出愚公的精神惊天地,泣鬼神。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