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92300字。

  洛阳四十五中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全册学案
  原创:洛阳四十五中初三语文组  编辑:jia
  1.《沁园春 雪》
  教师寄语: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长征(七律)
  学习目标:
  1.抓住关键语句,理解课文内容,领略词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学习本词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的写作手法及比喻、拟人等多种修辞手法综合运用的艺术效果。  
  3.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及其抒发的革命豪情。  
  4. 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全词 
  基础知识:
  1、给下列加线的字注音。
  原驰蜡(   )象    分(    )外妖娆     如此多娇(     )
  稍逊风骚(    )   成吉思汗(    )     数(     )风流人物
  2、解释下列加线的词。
  惟余(     )莽莽  须(    )晴日  竞(       )折腰 
  略输(      )文采  数(      )风流人物  俱(     )往矣
  3.自由朗读全文  
  请同学们放声朗读全文,初步感知词所描写的内容。(思考:词的上下阕各描写了怎样的画面?)  
  个别示范朗读,自评(你是如何处理重读、停顿的);同学点评,穿插老师点拨。(把握关键处:如“冰封”和“雪飘”动静结合;“望”领起七句写景;山舞的“舞”、原驰的“驰”;竞折腰的“竞”;“惜”等)  
  理解探究:
  4.文章的标题“沁园春•雪”由两个部分构成,分别起什么作用?
  5.这首词分上下两片,内容上分别有什么侧重?
  6.反复诵读课文,想想毛泽东在词中抒发了什么样的感情。
  合作释疑:
  阅读全词,完成后面对问题。
  7、找出词中“望”和“惜”所统领的内容默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望                                                                    
  惜                                                                    
  8、简析诗句“山舞银蛇,原驰蜡象”。
  9、对“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应怎样理解?
  品读梳理:上阕:写景(描写)“望”字统领的句子实写:   
  “须晴日”三句虚写:
  前两句: 过渡                           
  下阕:议论、抒情  “惜”字统领的句子:评古  
  后三句:论今(主旨)
  总结历史——俱往矣;歌颂——当今英雄
  拓展延伸:阅读下面毛主席的词《卜算子  咏梅》,说说看这首词中赞美
  2《雨说》
  教师寄语:
  为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儿童而歌 。
  学习目标
  1.学习拟人、比喻、反复等修辞手法,体会它们在形象塑造、表情达意中的作用。
  2.能够有感情地朗诵诗歌,要求读准字音,读出停顿。   
  3.通过作者对春雨形象的描绘和歌颂,领悟作者对儿童的关爱之情。
  4.通过学习诗作,培养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感情。教学步骤
  学习过程
  一、基础知识
  1、作家简介
  郑愁予是台湾诗人,本名郑文韬(tao),祖籍河北,1933年生于山东济南。被称为“中国的中国诗人”。
  15岁开始写诗,49岁随家人去台湾,现旅居美国。他的诗歌多描写旅人心绪,故被称为“浪子诗人”。诗风豁达而不失婉约,其名作《错误》被誉为“现代抒情诗的绝唱”。本诗写于1979年,此时,诗人身在美国,心系祖国,他以满腔的热忱关注着祖国儿童的成长,并通过此诗表达了对祖国未来的真诚祝福。诗歌中“雨”就是一位温柔美丽而又亲切的爱的使者,作者通过它寄寓了自己对祖国儿童最真诚的祝福和希望。  
  2、根据注音写出汉字。
  (1)yīn哑(       )           (2)丝lǚ(     )
  (3)suō衣(       )            (4)斗lì(      )
  二、整体感知
  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2、“雨说”在诗中出现了几次。以此理出诗作结构。
  3.诗作是第几人称写作?是什么修辞手法?
  4.在第一节到第五节中出现过哪些景物?
  三、合作释疑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