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2840字。

  《沁园春•长沙》教案
  朝阳中学杨微
  教学目标:
  1、 初步了解一些词的知识。
  2、 品味关键词语,体悟词中描绘的意象,理解景中寓情、情中显志的特点。
  3、 把握词的情感脉络,感受毛主席博大的情怀和革命的壮志。
  教学重点:
  1、 让学生通过品味意象,进一步感悟词中阔大的意境。
  2、 领会毛主席主宰大地沉浮的宽广胸襟和无所畏惧的革命乐观精神。
  教学方法:
  朗读法、点拨发、探究法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语设计:
  (美学家)朱光潜曾经说过:“要养成纯正的文学趣味,最好是从读诗开始,能欣赏诗,自然能欣赏小说、戏剧及其他种类的文学”,所以我们的教学也从读诗开始。
  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谈起中国诗歌传统,人们总是喜欢把诗经楚辞汉赋相提,唐诗宋词元曲并论。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20世纪的中国又造就了一位“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独领一代风骚的大诗人——毛泽东。
  长沙是毛泽东革命人生的起点,今天我们就来品读《沁园春•长沙》这首词,让我们追寻伟人的闪光足迹,走进伟人的崇高心灵。
  二、 朗读诗歌:
  1、 听范读正音,让学生进入情境。
  2、 学生自由朗读,熟悉内容。
  3、 学生有感情的朗读全词。
  三、 合作研读上阕
  提问:聪明的,你能告诉我词的上阕重写什么、下阕重写什么吗?
  答案:上阙写景言志,下阙叙事抒情
  师:既然本词的上阕是在写景言志,下面我们就具体的来看看到底写了些什么景?言的什么志?请同学们先看到前三句,告诉我这三句写了些什么内容?
  答案:前三句点明了时间、地点和特定环境。
  师:在一个深秋的季节里,在橘子洲头,伫立着一位英姿勃勃的年轻革命家,他正深情的注视着滚滚北去的湘江波涛,凝重的目光里似乎折射出心头翻腾的无尽遐思,这是一幅多么豪迈的景象。
  提问:站在橘子洲头,作者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秋景图?一“看”字总领几句?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来描绘这幅秋景图的?
  明确:共七句。诗人从山上、江中、天空、水底等四个方面分别进行描绘。
  首先,远眺:看到的的是山色:“万山红遍,层林尽染。”(静)
  其次,近观:看到的是江景:“漫江碧透,百舸争流。”(动、静)
  又次,仰视:,看到天空:“鹰击长空”;
  俯首,看到水底:“鱼翔浅底”。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