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1850个字。

  《枣核》教案
  教学目标:
  1、 感受人物思乡恋土的思想感情,引发爱家报国的情思。
  2、 自读要点:
  重点:人物思想感情及其表达。
  难点:认识课文设置悬念的构思特点。
  3、安排一课时
  课前准备:要求学生查找资料,了解作者及课文写作背景。
  自读过程:
  一、导入:
  播放歌曲《那就是我》导入。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要求: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准备用简洁的语言概述。
  2、 同桌互相概述,交流互补。
  3、 择优为全班示范概述,教师点拨。
  三、再读课文,引导体会设置悬念的构思特点:
  1、 提问:课文开头写了“同窗”向我索要枣核,却迟迟不说出它的用途,这是为什么呢?
  (要求在文中圈画批注,用心体会)
  2、 学生交流。
  3、 教师点拨明确:课文几处“卖关子”,“故弄玄虚”,不说出枣核的用途,是为了使读者在阅读时产生疑问,以致引人入胜。
  其实,从写作方法的角度看,“卖关子”就是设置悬念。作者在文中故意设置“疑问”,促使我们在阅读中急切期待了解“同窗”索取“枣核”的用意,从而手不释卷、欲罢不能。
  悬念一:“动身访美之前,一位旧时同窗写来封航空信,再三托付我为他带几颗生枣核,东西倒不占分量,可是用途却很蹊跷。”是“蹊跷”,背井离乡几十年,故土牵魂夺魄之物多矣,为何单要几颗生枣核?文章看似起笔平平,但一下子抓住了读者,不由你不读下去。
  悬念二:二人见面“拥抱之后,他就殷切地问我:‘带来了吗?’我赶快从手提包里掏出那几颗枣核。他托在掌心,像比珍珠玛瑙还贵重”。“我问起枣核的用途,他一面往衣兜里揣,一面故弄玄虚地说:‘等会儿你就明白啦。’”这“故弄玄虚”,的确很吊人胃口,枣核的用途一问便知,可他偏不正面作答,非让你“等会儿”,那么,读者只好带着疑问去读下文了。
  悬念三:“他把我安顿在二楼临湖的一个房间后,就领我去踏访他的后花园”。两个“分手快有半个世纪”的同学不去倾心长谈,为何踏访花园?悬念之上又设悬念,真可谓是“紧锣密鼓”。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