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640字。
《面对苦难》教学实录
班 级:汕头华侨中学高二(3)班
授课人:汕头市下蓬中学 黄耀琴
时 间:2009年10月21日上午第二节
地 点:华侨中学科学楼五楼阶梯教室
多媒体展示汶川震后及震前航拍的照片。
师:请同学们看屏幕上两张照片。我们无法忘记去年5.12汶川地震那场空前的大灾难,山河破碎了,家园震垮了,同胞遇难了。面对如此的大灾难,我们中华民族是以怎样的姿态来面对的呢?我们中华民族展现的是无比的坚韧与顽强,我们团结一致,我们众志成城,我们重建家园。我们以实际行动承受了苦难、诠释了如何面对苦难这个重大的课题。我们今天要学的这篇散文就以哲理性的文字向我们阐释了该如何面对苦难的课题,这就是周国平先生的《面对苦难》。(板书课题)同学们,在你的理解中,苦难指的是什么呢?我们首先看看文章分为几部分,小标题分别是什么?
生:(齐答)三个部分,分别是面对苦难、苦难的价值和以尊严的方式承受苦难。
师:首先齐读文章第一部分1-4自然段,边读边划出重要信息,回答屏幕上的问题:“苦难”的含义是什么?它包括什么?“苦难”具有什么特点?
生:(齐答)所谓苦难,是指那种造成了巨大痛苦的事件和境遇。它包括——个人不能拒绝的天灾人祸;个人在社会生活中的重大挫折;还有死亡。
师:那苦难具有什么特点呢?
生:必然性,还有——普遍性。
师:既然人生在世,总会遭受不同程度的苦难,苦难有着必然性和普遍性,可是通常我们是不喜欢苦难的。那么苦难在人生中的意义也是完全消极的吗?
生:(纷纷)不是的。
师:为什么呢?
生:因为苦难有价值。
师:苦难有什么价值呢?请大家快速阅读文章第二部分,筛选相关信息,分点来回答。首先请大家一起朗读第二部分的第二自然段。注意抓住关键词来回答。
生:(齐读后答)苦难的价值在于震撼了灵魂,具有某种精神价值。
师:对了,很好,请同学们从各段中找出要点来回答。
生1:苦难能深化一个人对生命意义的认识。
生2:迫使人与外界拉开距离,回到自己。
生3:促人奋斗,引人彻悟。
生4:命运的打击因心灵的收获而得到补偿。
生5:激发生机,磨炼意志,启迪智慧,高扬人格,助人成才。
师:文章第二部分积极辩证地探讨了苦难的价值问题,借助的正是什么样的语言来完成的呢?接下来我们分别借助两句话来品析文章的语言。
多媒体显示:幸福是灵魂的叹息和歌唱,苦难是灵魂的呻吟和抗议。 (如何理解)
欢乐与欢乐不同,痛苦与痛苦不同,其间的区别远远超过欢乐与痛苦的不同。
(怎样理解“欢乐与欢乐不同,痛苦与痛苦不同”?)
生:(齐读文句)因为幸福是灵魂的巨大愉悦,所以说是灵魂的叹息和歌唱;苦难使灵魂陷入了巨大痛苦,所以说是灵魂的呻吟和抗议。
师:是什么使灵魂愉悦,是什么使灵魂痛苦呢?
生:是生命意义的实现与否。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