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浅谈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
金坛市登冠中学   李国斌
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就是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是授之以渔的做法。是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的最根本区别。本文就如何让学生敢疑、好疑、会疑作了几点尝试后的总结,并剖析了学生不敢问的原因所在。认为首先要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使学生敢疑;其次是老师要创造质疑的条件,肯定和鼓励学生的质疑,使学生好疑;加强方法指导,使学生会疑。
质疑,就是提出问题。具体而言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疑惑后开启思维去释疑解惑。“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至此方是长进”(朱熹《朱子语类》卷十一),英国有这样一条谚语:提不出疑问,就求不到学问。一名人也曾言,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难。这些都说明疑在治学中的重要性,传统的应试教育是以会考试是教学终极目标。教师负责教,学生负责学,教学就是教师对学生单向的“培养”活动,它表现为:一是以教为中心,学围绕教转,教学关系成为:你讲,我听;你问,我答;我写,你抄;我给,你收。二是以教为基础,先教后学,教多少、学多少,怎么教、怎么学,不教不学,教以考为纲目,考的则教,不考的不教。老师说的就是真理,不会错,不容怀疑,必须绝对服从,不打折扣的接受,不管你理解与否。许多老师只从社会道德建设,个人修养上大谈特谈对老师的尊敬,甚至是崇拜,其目的是让学生驯从,听话,让课“好”上,而不是上好课。处于对权威的迷信,学生不敢问所遇到的疑惑,尤其是当所想的所欲质的问题和老师的观点想左时,更是害怕让老师知道自己的真实想法。所以导致学生不敢疑的心理障碍,这样的教学只能教出一批又一批可能学习成绩很好,很听话,但不会读书的学生。
如何改变这不敢疑的现象?得打破教师的“师道尊威”,改变以往老师高高在上讲,学生只能在下静听的局面,建立民主平等的伦理关系,平等交流,共同探讨。明确老师只是平等中的首席,起引导点拨的作用,学生是学习活动中的主体,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学生的学才是第一位,学生的学是一种权利,教师的教是一种义务,而现实传统的教学中权利与义务关系紊乱,往往是教师为按着自己的意愿为学生筹划一切,包办代替。从表面上看是教师对学生事事关心,而实质上是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和独立性,是一种夺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