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8210字。
《鸿门宴》导学案
教师寄语:不要说一天的时间无足轻重,人生的漫长岁月就由这一天一天连接而成;愿你珍惜生命征途上的每一个一天,让每天都朝气蓬勃地向前进。
学习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识记关于《史记》的文学常识
2、识记、掌握文中的“为、故、谢、非常”等重要的文言词语及文中的特殊句式。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讨论交流,了解“鸿门宴”斗争的 起因、经过,认识这一斗争的性质,正确评价有关人物,学习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展示人物个性特征的写作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正确认识项羽、刘邦这两个历史人物
学习重难点
1、学习古汉语的常用词语和特殊句式。
2、正确分析认识项羽、刘邦两个集团各个人物的性格特点。
学习方法:
诵读法、讨论法
课时:3课时
一、确定目标,完成学案
(一)知识储备
1、作者与《史记》
司马迁(前145—前90?):字子长,西汉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夏阳(今陕西韩城市)人,生活在西汉武帝时代。父亲司马谈是太史令。司马迁20岁外出游历,足迹遍南北,后继父职,任太史令。前后曾为郎中、太史令、中书令等职。承继其父遗志,著《太史公书》(即《史记》),后因替降子匈奴的李陵辩解,而受腐刑下狱。出狱后任中书令,发愤著述,完成《史记》。
《史记》最初称《太史公书》,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伟大历史著作。记述了中国上自轩辕黄帝下至汉武帝太初年间,大约3000年的历史,共计50余万字。全书由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五部分组成,计一百三十篇。作者基本上站在同情被压迫者的立场,在一定程度上嘲笑了封建社会的最高权威,鞭挞了贪官酷吏和土豪劣绅,同情并歌颂了农民起义的领袖和当时被社会所贱视的小人物;他写的一些人物传纪,不仅表现了高度的思想性,而且大部份有很动人的艺术力量。人物塑造形象鲜明,文笔简练朴素。其中也有许多思想性和艺术性高度结合的作品。如《项羽本纪》、《魏其武安侯列传》等。它不仅是一部相当完备的古代史书,同时又是我国古代史传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作品。鲁迅先生曾誉它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这正说明了《史记》在史学和文学上的伟大成就。
2、了解背景:公元前208年9月,楚怀王召集诸将结成反秦联盟,命令主力军刘邦、项羽兵分南北两路,合力西击秦军,并约定“先入定关中者王之”。项羽在巨鹿大败秦军主力,而刘邦统帅南路军先于项羽入关破咸阳,刘邦“约法三章”,准备在关中称王,但为了“待诸侯至而定约束”,退驻霸上(今陕西长安县的白鹿原);然而又恐失掉关中,于是派兵守关,“无内诸侯”。11月,项羽率军西来,闻讯震怒,攻破函谷关,屯军新丰鸿门(今陕西临潼东北的项王营),扬言马上要同刘邦开战。 在此严峻的形势下,出现了“鸿门宴”这场激烈的政治斗争。鸿门宴是项羽和刘邦在灭秦之后长达五年的斗争的开端。
(二)熟读课文,掌握下列基础知识
飨( )士卒 游说( ) 卮( )酒 目眦( )
参乘( ) 彘( )肩 刀俎( )樊哙( )
瞋( )目 玉玦( ) 王( )关中
美姬( ) 鲰( )生 戮( )力
(三)诵读课文,探究讨论
1、课文第1段记叙了哪几件事?这些事件对情节的展开起了什么作用?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