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在套子里的人
教学目的:
一. 赏析套中人的形象
二. 欣赏作品的讽刺语言
教学重点:对“套子”含义的理解
对“套中人”人物形象的分析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欣赏其语言特色
教学方法:讨论法、提问法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 阅读全文,整体感知作品,掌握故事情节,列出情节提纲:
第一部分:别里科夫的特征(板书)
第二部分:别里科夫的婚事
别里科夫决定结婚(开端)
漫画事件和自行车事件(发展)
别里科夫的挫折(高潮)
别里科夫之死(结局)
为别里科夫送葬(尾声)
二. 课堂讨论,赏析别里科夫的形象
讨论题:(打出幻灯)
(1) 别里科夫是一个典型的“套中人”,他有那些套子?
学生筛选、归纳。
生活方面的套子:衣着打扮方面,生活习惯方面。
思想上的套子:凡是政府规定禁止什么,他无条件拥护;凡是违背禁令、脱离常规、不合规矩的事他就闷闷不乐。
(2) 别里科夫为什么要把自己装进套子?
现实生活刺激他,惊吓他,老是闹得他六神不安。他藏进套子,借此躲避现实生活。
(3) 别里科夫的口头禅是“千万别闹出什么乱子”,现实生活中哪些乱子闹得他惊恐不安?
教师到教堂参加祈祷去迟了;学生不安分,教室中闹闹吵吵;中学教师和小姐骑自行车;教师穿着绣花衬衫出门,在大街上那着书走来走去。
(4) 别里科夫的“套子”和“乱子”,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
一方面是沙皇的专制统治,装进套子是为了自我保护,套子和套中人是专制统治的产物。另一方面是民主自由的潮流;埋葬套中人后大快人心。
(5) 别里科夫怎样对待乱子?收到什么效果?
他以沙皇禁令作为评价是非的标准。他主张制裁不安分的学生。他干涉别人的私事。他打小报告。他把整个中学辖制了十五年,甚至辖制了全城。
(6) 别里科夫的套子和现实生活中的乱子冲击的最后结果是什么?
漫画事件和自行车事件害得他生了病;柯瓦连科的使劲一推,华连卡的纵声大笑送了他的命。
(7) 结合作品反映的俄国的社会现实和别里科夫的性格特征,谈谈别里科夫具有哪些二重性?
既是沙皇专制制度的鹰犬,又是这一制度的牺牲品,既是凶恶可怕的卫道士,又是不堪一击的可怜虫。
三. 整理别里科夫的病历。
四.教学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