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670字。
《虞美人》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把握词人李煜及其作品创作风格。
2 能力目标: 鉴赏李煜词深远的意境美,真挚的情感美,动人的音乐美 。让学生在对诗词语言品析的过程中把握其艺术技巧,提高词的鉴赏能力。
3 情感目标: 借李煜词作了解其怀抱“赤子之心”作“天真之词”的特色,深刻地体会其亡国之恨,故国之思。
二 教学重点难点
1 教学重点:鉴赏李煜词深远的意境美,真挚的情感美,动人的音乐美
2 教学难点:把握艺术技巧,提高词的鉴赏能力
三 教学方法
在多媒体网络下的协作式教学。师生相互质疑、讨论法。
四 教学工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平台。
五 教学时数
一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导语 在我国帝王史上,许多权柄之手都写过气象万千的诗行。汉高祖刘邦高歌“大风起兮云飞扬。”西楚霸王悲歌“力拔山兮气盖世。”暮年的曹操也曾长啸“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只是他们在政治上的叱咤风云之势掩盖了文学上的成就;但有一位帝王却用文学上的辉煌掩盖了政治上的黯然,他就是南唐后主李煜。今天我们学习的就是他的被誉为“词中之帝”的《虞美人》。(板书题目及作者)(现在请同学们自己先朗读一下这首词,试着体会一下作者的感情。之后请一位同学朗读,简单点评,缺乏情感,注意要入情入境,把握好整体感情和局部读音。现在听一下朗读录音。)听完录音,大家说一下录音中含有什么样的情感?(幽怨、悲伤、无奈、悔恨 )为什么录音这么读,现在我们从词人李煜和本词的写作背景上找一下原因)
(二)作者简介 李煜,世称南唐李后主,他是五代最有成就的词人。李煜的前半生,是南唐的国君,过着奢华的生活。词的题材狭窄,无非是表现宫廷生活、男女恋情或者离愁别恨。亡国后,词多数是写思乡之情、亡国之恨,在艺术上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三)写作背景 当李煜满心哀愁的写下这首词时,他已经在北宋国都汴梁呆了几年了。此时,他那“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河山”的南唐国土,也早已经成了赵宋的州郡,自己又是寄人篱下的俘虏。相传他作此词后命歌妓在七夕之夜反复吟唱,宋太祖得知此事后立即就赐牵机酒将他毒死,因而这也成了他的“绝命词”。所以说,这首词不仅是用作者的眼泪写成的,更是用作者的鲜血铸成的。咱们班同学谁朗诵最好,请为我们朗诵一下这首词。那现在就给你们一分钟时间,体会一下作者在词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同时酝酿一下自己的情感,然后我们进行男女生朗读大PK。)一分钟后,注意,一定要读出作者那种幽怨、悲伤、无奈、悔恨的感情,语速一定要放缓。
(四)品味诗歌,采用分组协作讨论的学习方式。这首词究竟写了什么,导致成为他的“绝命词”。请1,2组同学齐读前两句。(板书:春花秋月)
1 在我们的印象中,春天的花最美丽,秋天的月亮最皎洁,作者现在绝不可能同时看到两个季节的景物,那在这用“春花秋月”指代什么呢?(明确,美好的事物)“了”什么意思?(明确,终结)“春花秋月”本是美好事物,作者为什么希望它结束呢?
明确:(1)李煜降宋后被封为违命侯,过着囚徒般的生活,他对人生已经绝望,年年花开,岁岁月圆,这些无尽无休的景物已经使他厌烦了。(2)“一切景语皆情语”、景物是感情的外化,作者写这样写正是为了以乐景衬哀情,他怕触景伤怀,想起往事。
2 怕想起的还是情不自禁的想到了。“往事知多少”中的“往事”具体指什么?换句话说,李煜到底在怀念什么? (板书:往事)
明确:锦衣玉食、后宫佳丽、“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尊荣等等,以及精神层面上诸如欢乐、尊严、自由,甚至生存的安全感等等。
这两句中,作者面对“春花秋月” 不禁想到了“往事”,那他此时此刻的心情如何呢?(明确:悲伤,难受等等)因此,这两句写的是作者对于往事的痛苦心情(板书:往事之痛)现在请同学们带着这种痛苦的语气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