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121120字。  1 《乡愁》教学设计
  教师利用课前5分钟放歌曲《乡愁四韵》
  一、导入新课
  刚才我们听到的是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的《乡愁四韵》,据说当年罗大佑在台湾的现场演唱上,这首歌曾使在场观众热泪潸然。是呀,哪一位海外游子不思念自己的故乡,哪一位海外游子不思念自己的故国呢?今天就让我们再一次来感悟一下余光中纠结于他内心40余年的情结吧!
  二、教师放余光中《乡愁》的朗读录音,同学们体会。
  三、学生分组自读余诗(可同桌互读,一人读一人听)
  四、教师找学生范读余诗,其他同学进行品评,后再读,教师进行指导,后学生再一次进行品读。
  (师:通过读诗,现同学们对本诗有了一定的理解,下面我们来共同解决几个小问题,看谁回答的准确)
  五、师生共同来分析本诗。(教师通过多媒体出示三个问题,师生讨论完成)
  A.诗人旅居海外几十年,你通过诗中的哪些词语看出“乡愁”一直萦绕在作者心头?
  (小时候、长大后、后来啊、而现在)
  B.这四个时间序词分别代表了哪四个人生阶段?这四个人生阶段又因什么而愁?
  国愁现在(老年)──国土分裂忧思绵绵(归思浓愁)
  C.在四个人生阶段中,作者借用哪些具体事物来解思乡之愁?
  一枚小小的邮票──写信可寄乡思
  一张窄窄的船票──乘船可解相思
  一方矮矮的坟墓──生死隔绝哀思谁诉
  一湾浅浅的海峡──海水无尽忧思无尽
  (师:这就是余光中,这就是纠结于他内心40余年的情结,你感受到了吗?好!就让我们轻轻地闭上眼睛,再一次聆听一下他的心声吧!)
  六、教师再放一次朗读录音,同学们用心来体会。
  七、教师放余光中另一首乡愁诗《春天,遂想起》进行拓展练习。听后,你最感动的句子是哪些?(学生找出自己最感动的句子,教师小结。)
  八、教师小结:诗人旅居海外四十多年,那种浓浓的思乡之情时刻没有离开过他,诗人为什么如此眷恋自己的故乡,其实这就是一颗拳拳的爱国心。同学们我们当前应怎样去做(好好学习,将来报效祖国)
  九、教师放台湾诗人席慕蓉的作词、蔡琴演唱的歌曲《出塞曲》结束本课。
  教学反思:
  2 《我用残损的手掌》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反复诵读感悟诗歌的感情线索。
  2.引导学生理解诗中艺术形象蕴含的情感。
  3.通过对诗歌对比手法的运用及表达效果的分析,深层把握诗歌的主题。
  4.体会诗人对苦难祖国的深切关注和真挚爱恋,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
  教学重点:通过诵读感受作者的情感。
  教学难点:理解在艺术形象中蕴含情感的手法。
  教法:诵读法、欣赏法、研讨点拨法。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导语设计:
  抗日战争的炮火曾震动过许多中国人的心灵,在民族危亡的关头,诗人戴望舒也走出了惆怅的丛林和寂寥的雨巷,把个人的不幸同国家命运融为一体,以深沉的思想,炽热的感情,抒发了对灾难深重的祖国的由衷关注和真诚的爱。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诗人在侵略者的铁窗下献给祖国的恋歌——《我用残损的手掌》。 创设情景,培养学生的爱国之心,为下文的学习奠定基础。并借此了解作者写此文的时代背景。
  二、朗读;
  1.听配乐录音(或者教师范读),要求学生注意朗读的语调、节奏及情感。
  2.朗读指导。
  语调:前半部分深沉,后半部分激昂。
  感情:前半部分消极,冷色调;后半部分积极,暖色调。
  3.分四组朗读。让学生点评。
  4.指名读诗。师生共同点评。
  5.学生自由朗读,体会感情。 学生听读,并注意朗读的语调、节奏及情感。
  在教师的指导下了解怎样去朗读。
  每排学生为一组分别读诗,余生给予评价。
  分别找两生读诗,师生共同点评。
  生自由朗读,体会字里行间所包含的感情。
  三、研读。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找一找这首诗描写了哪些具体形象?作者借此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归纳点拨:形象:“残损的手掌”“广大的土地”“长白山的雪峰”“黄河的水”“江南的水田”“岭南的荔枝花”等。
  感情:诗人以“残损的手掌‘抚过祖国大地形象化思绪,在想象中再现了他的家乡、长白山、黄河、江南、岭南以及未曾亲身体验过的解放区的景象,以手掌的感觉展示了他内心情感的变化。诗人先是凄楚忧愤,转而热切期盼,对解放区寄予了民族复兴的希望。
  2.作者感情的变化,具体体现在诗中一些起修饰作用的词语上,这些词语有些是消极、冷色调的,有些是积极、暖色调的,请同学们找出这些词语,并说说诗人这样写有什么表达效果。
  点拨归纳:
  积极暖色调词;新生、辽远、温暖、明亮、坚固、蓬勃、永恒……
  消极冷色调词:残损、冷、彻骨、寂寞、憔悴、阴暗……
  表达效果:通过对比更好地表达诗人内心深处的爱与憎。 生有感情地朗读全诗,四人一组合作,找到诗中有哪些具体形象,作者借此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在师的点拨下,理解诗中具体形象中蕴含的感情。
  理解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
  学生仔细读诗,边读边画出起修饰作用的词语,并区别哪些是冷色调,哪些是暖色调,进而分析这样写的表达效果。
  在师的点拨下,生从语言运用的角度理解、欣赏这首诗。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