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4690字。 程红兵《我的叔叔于勒》教学实录
教学目的: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掌握本单元知识的一个重点,即小说主要是通过故事情节来展示人物性格、表达中心思想的。从而让学生学会一点鉴赏小说的方法。
学习重点:情节。
教学方法:启发式。
教学过程:一课时,45分钟。
一、运用故事导入课文
试图达到两个效果:<1>活跃课堂气氛;<2>引出本课的教学目的和学习重点。
师:这里说一个父亲和儿子的故事。一天父亲看到儿子手里拿着一张通知书,便一把夺了过来,翻开一看,上面有老师的批语:“该生在课堂上射弹弓,往同学口袋里装毛毛虫……请家长来谈谈。”父亲看罢火冒三丈,抄起棍子要打,(教师顿了一下,问学生)同学们,你们说是打好,还是不打好?(学生小声议论,七嘴八舌,多数人认为不打好)对,打了就没戏啦,故事缺乏变化,不新奇。只听儿子说:“爸爸,你可别打我,该打的是你,这张通知单是刚从你的箱子里翻出来的,这上面说的是你的表现。”父亲愕然。(同学笑)由此看出小说故事是很讲究情节布局的,请大家看226页(初中《语文》第五册)这里提到小说的一个重要特征:“小说主要是通过故事情节来展示人物性格,表现中心思想。”认识这个特征是我们这堂课的教学目的所在,学习重点也在这里,通过情节看人物,通过情节看主题。
二、分析情节
l. 分析情节构成
要求学生快速阅读课文,然后用简洁的话把各部分内容概述出来。明确开端:菲利普一家盼于勒归来;发展:菲利普夫妇赞美于勒;高潮:菲利普夫妇见到于勒后的表现;结局:菲利普夫妇领着一家人躲开于勒。(教师板书情节构成,板书附后)在学生分析情节各部分内容的同时,教师穿插提问,学生思考回答。
师:在情节的开端与发展之间,作者用插叙交待了菲一家盼于勒回来的原因,原因是什么?于勒又是怎样离家的?
生:盼于勒的原因是:于勒来信说他发财了,要赔偿菲利普的损失。于勒离家不是自愿的,是被赶走的。
师:你怎么知道是被赶走的?
生:从课文中“把他送上从哈佛尔到纽约的商船,打发他到美洲去”一句可知,特别是“送上”“打发”两词。
师:情节发展部分也写了盼于勒,这部分盼于勒与情节开端部分写盼于勒有何不同?大家看课文比较一下。
生:发展部分增加了一些内容。
师:增加了什么内容?
生:母亲常常赞美于勒,他们一家人好像看见于勒。
师:于勒明明远在天边,然而此时菲利普一家人却觉得他近在眼前,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幻觉般地出现这样一种情景:“那时候大家简直好像马上就会看见他挥看手帕喊着:喂,菲利普”!天涯如咫尺,说明了什么?
生:十年过去,这家人盼于勒更加热切了,他们由希望变成渴望。
师:由此可知发展部分与开端部分有程度不同,作者为什么这么写?这和下文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