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星资源网
学科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历史
地理
政治
综合
会员
注册
登录
会员中心
如何汇款
在线充值
搜索
文章
备课
专题
精品
留言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说课稿1
分类:
语文
/
初中教案
/
八年级上册教案
版本:
人教版
类型:
doc
大小:
76 KB
评级:
时间:
2010/12/20 13:07:21
下载:
本月:1 总计:100
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点此下载
约3060字。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让学生“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所选文章是先秦诸子散文,阅读这些课文有助于我们认识古代社会,增进对传统文化的了解。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是历代传诵的名篇,讲的是造就人才和治理国家的问题。孟子认为人才是在艰苦的环境中造就的。他把造就人才的主、客观条件都说到了,在由个人说到国家。进而导出本文中心—“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全文层层推进、步步深入的论证,使结构非常清晰,富有说服力。作者抓住论述的中心,以高度概括的语言作扼要的论证,观点鲜明突出,读后发人深思,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目标定位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中对文言文学习的基本要求: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文言文基本内容;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以此为基础,结合本单元的教学和课文本身的特点,我设置了三个目标:
(1) 知识积累目标(重点)
用准确的语调有节奏朗读课文;
疏通文意,理解重点词句意思,积累文言词汇;
在熟读和理解的基础上背诵。
(2)能力训练目标
反复品读,体会作者的思想,把握文章主旨;(重点)
学习本文举事例和讲道理相结合、逐层推论的写法,把握文章写作特色;(难点)
(3)素质教育目标:
感知逆境成才、多难兴邦的道理,学会在困境中奋起。
三、学情分析
本文是文言文中的经典议论文,且部分语句比较晦涩,学生首次接触此类文章,对文体理解上必然存在困难,且初中学生对孟子的思想不可能过于透彻,因此在学习过程中要结合教材和学生特点,适当引导,把重点放在“疏通文意,积累重点字词;反复品读,体会作者思想,把握主旨”上,文体解读上可简单带过。
四、教法学法及教学手段
在“导入---诵读---翻译----探究---拓展”课堂教学模式下,通过教师启发诱导,引导学生独立解读文章,体现学生自主学习的生本教育理念。反复诵读课文,在诵读的基础上疏通文意,理解文章内容,通过合作探究理清文章思路,找出文章的论点、论据,体会文章写作方法。引导学生反复朗读,按文章结构来记忆、背诵课文,培养一定的文言语感。
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课件的制作突出实效的特点,课件的运用力求达到调动学生热情、引导学生思考的效果,辅助完成教学目标。
五、教学过程
(一)预习指导
1、自读课文,扫除文字障碍。
点此下载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
“yxzyw2002”
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教学设计1 苏教版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ppt71 苏教版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ppt70 语文版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ppt69 语文版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ppt68 沪教版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ppt68 沪教版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教案8 人教版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考题集锦1 人教版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备课资料4 人教版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考题集锦 苏教版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