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5970字。  愚公移山
  教学设想:
  根据学生基础和己有的知识水平,对愚公移山这则寓言故事能够理解,重点教学放在愚公和智叟两人对话,分析二个人物的性格特点从而揭示出作者的写作意图,难点教学放在愚公的“愚和智”叟的智怎样理解以及神话结尾在文中起的作用。文言文的理解是建立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的,通过朗读来增进理解。在掌握了故事大意、理解难词、难句的基础上反复诵读课文,不仅可以加深对文意的理解,而且有助于语感的培养,有助于文言语句及知识的积累。在评价愚公的行为是否愚的问题上,要有意识地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多角度、有创意地看问题。学生能自觉地有针对性地发言,自信、负责地表达了观点,口语交际能力也得到了很好的培养。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进行艺术形象的再创造,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也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列子》这部先秦文学作品的常识;掌握当时社会面貌。
  2.积累文言词语,文言句式,结合语境理解其含义,按现代汉语规范翻译文言文;
  3.了解寓言的特点;能够理解本文的深刻寓意。
  4.把握作品的思想内涵,并用现代观念去审视,评价其进步意义、历史局限;
  5.分析作品的表现手法,品味语言特色。
  过程与方法:
  1.通过了解时代背景及相关文化常识,来理解课文内容;
  2.在疏通文义过程中,解释词语,按不同的标准分类(如: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
  3.正确评价文中的人物形象。多角度看一个问题的阅读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克服困难的信心、勇气,敢于迎接挑战,向往成功。
  教学重点:
  1. 积累文言词语。
  2.理解愚公的人物形象,神话寓意 ,分析作品的表现手法.
  教学难点:
  神话结尾的作用
  教学方法:
  1.用以读带讲的方式,使学生在自读、齐读、默读等各种形式的朗读中感知课文,理解课文。
  2.讨论点拨导学法  教学过程中,从不同角度多设疑,巧设疑,启发学生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教学时数: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读顺课文,疏通文意,积累文言词语、文言句式,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教学重点、难点:理读课文,总结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和词类活用现象。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检查预习
  给加点字注音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