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3850字。

  8  兰亭集序
  甘肃永昌县第一高级中学   张永宏
  教材分析
  《兰亭集序》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二第三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是一篇著名的宴游诗序,虽名为“序”,但实与一般的序言不同。它借题发挥,由一次普通的宴游活动论及人生的意义,言虽简而意颇深。由于学生自身的生命体验有限,加上对魏晋那一特定时代的疏离,学生在阅读时会有一定的难度,但本文文风清淡,不尚辞藻而多情致,是一篇可读性很强的美文。
  学情分析
  通过前面几篇文言文的学习,学生也有了一定的文言阅读鉴赏能力。因此,本文易深文浅教,在学生把握基本文言字词句、疏通文意的基础上,重点引导学生以读入文,在深入的诵读中品情悟理,掌握本文的行文特色,从而帮助学生在纷繁复杂的生命追求中树立正确的生死观。
  教法探究
  本着“因材施教”以及“教学有法,但无定法”的原则慎重地选择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结合该课的教学目标、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诵读法、点拨法进行教学。
  1.诵读法。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反复诵读,从而更深的领悟文章内容和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点拨法。在学习本文中,主要点拨难句以及作者感情变化的线索,从而使学生更好的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和掌握书序的特点。
  2.掌握文言词语:咸、毕、惠、信、兴等词的意思和用法。     
  3.了解课文中的词类活用,成份省略等语言现象。
  过程与方法:
  1.理清文章的思路结构,把握文章的意旨。
  2.背诵课文,培养识记能力。
  3.赏析本文句法上骈散并行而以散为主的特色。
  4.体会本文文笔洗练,自然清新的风格及叙、议巧妙融合的艺术特色。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以及字里行间表现出来的旷达胸怀。
  2.认识作者感情由乐转悲的原因,以及在深沉的感叹中暗含的对人生的眷恋和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1.掌握本文的词类活用并归纳多义词的义项。     
  2.品味本文文笔洗练、自然有致的语言特色。     
  3.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1.了解文章中由喜到悲的感情变化。     
  2.揣摩作者深沉感叹中所蕴含的积极情绪。
  教学安排:二课时
  第一课时  指导学生充分自学,引导学生结合注释疏通文章大意,反复诵读全文。
  第二课时  引导学生联系实际进行讨论,分析作者情感的变化,把握文章的主旨。
  自学指导:
  为了贯彻“两主双效”教学理念,探索实践“先学后教”的教学模式,并努力提高课堂教学的实际效果,课前先学主要落实以下几个要点:
  1.采用圈点、勾画、批注的方法,借助工具书、课本注释初步疏通文意,归纳文中的特殊文言现象,以此培养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
  2.了解作者及背景,正确诵读,自我质疑,探究解答,提升学生研讨文章的能力。
  第一课时
  明确目标
  1.了解作者及“序”的有关知识。    2.诵读全文,理清思路。
  3.赏析第一自然段。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浙江的绍兴兰渚山是美丽的地方。当年越王勾践曾经在这里种过兰花。尽管兰花多且香,但过了季节,很难寻觅。不过由于有了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兰亭——兰渚之亭则流芳百世,大大超过了兰草的清香。就让我们共同欣赏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吧!
  二、 作者及背景
  (1)《兰亭集序》又称《兰亭序》、《兰亭宴集序》。序,文体的一种,写在著作或诗文前的文字。书序一般介绍成书的经过、出版意旨、编次体例和作者情况等,也可包括对作家作品的评论和对有关问题的研究阐发,这里用以记事。
  兰亭,地名,在今浙江省绍兴县西南兰渚,此地有亭,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