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2460个字。后面拓展阅读需要自己作答案。

  《看云识天气》导学案
  通案 个案

  学习目标:
  1、快速阅读课文,概括课文内容要点。
  2、理清文章的思路。
  3、领会运用比喻的妙处。
  4、培养学生观察自然的兴趣和留心自然现象的习惯。
  重点难点:
  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理清写作思路,体会运用比喻的妙处。
  课前预习案
  一、阅读课文,排除障碍
  (1)注音:
  峰峦()一霎()间点缀()绫纱()弥漫()晕()头转向月晕()崩塌()
  (2)释义:峰峦:
  一霎间:预兆:
  轻盈:弥漫:
  征兆:崩塌:
  (3)写下你自己的重点字词。
  二、朗读课文,感知内容
  1、学生自由诵读,梳理课文主要内容。
  思考:(1)本文是一篇科普文,主要介绍云和天气的关系。切合文题揭示云和天气关系的语词是什么?它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2)有关云和天气的关系,文章是从哪两个方面说明的,找出并在课本标出说明角度变化的语句。
  (3)文中第2段看云识天气的经验一句是揭示云的形态和天气关系,作者用“往往”“常常”作限制词,说明了什么?后面的三个语段与它有什么关系?
  (4)课文主体部分对云和天气关系的具体细致的介绍,第1段的概述在语言运用上的显著特点是形象生动的比喻的运用,试具体分析其作用。
  预习自测:
  1、《看云识天气》,作者____________ ,是一篇__________________,文章运用准确、生动的语言介绍了云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及不同的光彩的云和天气的关系,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主要运用了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的说明方法。
  2、搜集课外的有关天气的谚语,写下5条。
  课内探究案
  一、引入
  唐代诗人刘禹锡在《竹枝词》中写道,“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生动地描绘了一种有趣的天气现象,说明作者对这种自然现象观察得非常细致。因为天气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所以,千百年来,人们也在一直留心观察自然界,以图掌握规律,为人类服务。事实上,天气的变化也自有它的规律,自有它的征兆。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