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1小题,约8160字。

  蚌埠二中2011届高三年级第一次质检(暑期)
  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分值:150分
  命题人:梁红
  注意:本试卷包含Ⅰ、Ⅱ两卷。第Ⅰ卷为阅读题,第Ⅱ卷为表达题。所有答案必须答在答题卷及答题卡的相应位置。答案写在试卷上均无效,不予记分。
  第Ⅰ卷(阅读题共66分)
  一、(9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文艺创作:少一点低俗,多一些责任
  ①这些年来,创作的尊严面临严峻的挑战。创作成果被随意地歪曲,经典名著被任性地拆分;只要点击率高就好,只要票房收入多就好,只要名利双收就好。这种流行文化的无序状态正影响着阅读者的视听,影响着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解读和对流行现象的理性判断。其主要原因还是一些文艺创作者责任意识的缺失。
  ②历史终会以其特有的坚韧来淘沥出属于那个时代的作品,作品价值是要经过历史来证实的。而时下的创作却越写越粗糙,创作态度越来越轻薄,作品流于表面的热闹和肤浅已渐成势头,迎合与屈从的态势正在蔓延。不少人囿于一室之中,通过网络的便利下载着自己的梦想,写作状态越来越倾向于闭门造车,仿佛一夜即可成惊世之作。其实电脑网络抓去了你的眼球,也抓走了你的认识和判断力,使你的眼界不宽,胸怀狭窄;没有创意,毫无生机。这种剪接、拼凑成的“创作”,是丝毫没有生命力和美学价值的。
  ③当盛行的风气把消遣和娱乐奉为第一宗旨,那么创作的目的自然是把迎合与趋从当成立身的准则,结果是投合了市场的趣味,降低了作品的美学标准,丧失了作者的人格魅力、搅乱了大众的视听评判。大多数人根本不从历史的传承和文化的精神来进行思考和创作,很少有人从民族的世道人心来触摸时代脉搏,透过风云变幻的表象把握社会发展的规律;某些文化人在利益的驱动下,自觉不自觉地加入到创作粗鄙化的行列中,在娱乐新闻里“发掘”材料,在茶楼酒肆“激发”智慧,在流行时尚中“附会”思想,文学的星空划过了太多爱情的弧线和哭泣的泪痕。他们只是想经过简单的克隆和复制、毫不费力地收取名利,结果是平庸自不必说,道德沦落则日见明显。要让创作走出困境,有必要建立一种学术秩序和道德规范。要把对观点的解读放到时代的背景上去阐释,要把对真理的感情放到大众的层面去引导、把对艺术美的表现放到民族文化的发展中去挖掘;站在大众的角度去尊重他们的理解,站在思想的高度去提升他们的境界;以创作的严谨和责任意识来从事自己的工作。
  ④一个健康的社会不能容忍错误的倾向,总是沉默,必须有清醒者从缄默中站出来说话,坚守住人类精神的“月亮”,这是一个时代的迫切期待。可是现实中人们都是希望别人去守住“月亮”的孤独的树,而自己则愿作树的旁观者。殊不知,这正是社会缄默的缘由,一个充满思想活力和精神自由的社会全然不是这样的。现代文学史上鲁迅的成就不仅是他写出了惊世小说,更在于他用杂文和人格为民族立起了不屈的脊梁。
  ⑤古人曾有“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的至情,“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的执着,“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的浩气,我们应该少一些物欲的功利思想,多一些写作的平常心;多一些可传承的思想创作,让人涵咏,让人沉醉,让人扼腕悲吟,让人为之倾倒。“剑桥法律系宽敞明亮的教工休息室里,只是在最右边不足一米半宽的架子上,展示着本系教工的科研成果。如果从梅特兰开始算起,100多年来这里教师的成果仅此一小架,委实不能算多。”这是留学剑桥的学者最切实的感受。
  ⑥宋代鸿儒张横渠把“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先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思想当成自己的读书理想,我们也应以此为文学创作中自觉遵守的规范和准则,若如此,那是我们这个时代幸甚,我们国家幸甚,我们民族幸甚。
  1、作者认为要建立“学术秩序和道德规范”,下列说法不符合这种“秩序与规范”的一项是
  A.作家要关注我们民族的历史文化,要有一定的积淀,在民族文化的发展中挖掘、吸取营养,更好地表现作品的艺术美。
  B.作家要承担起社会责任,尊重大众的理解,以大众的喜好作为自己创作的根本,从而引导大众去感悟真理,提升大众的思想境界。
  C.作家要有清醒的意识,没有容忍错误的倾向,为社会充满思想活力和精神自由作出自己的贡献。
  D.作家要站在时代、国家、民族的高度来严格要求自己,不为功利思想淹没,必须具备严谨的创作精神和强烈的责任意识。
  2、下列不是造成目前文艺作品低俗的原因的一项是
  A.作者的创作态度比较轻薄,作品流于表面的热闹和肤浅,作者丧失了其独特的人格魅力。
  B.有的文艺创作者极少接触和关注社会人生,造成视野狭窄,心胸不广,因此写出来的作品没有了创意和生机。
  C.电脑和网络的迅猛发展,给人们提供了许多便利,使人们变得懒惰而浮躁,出现了拼凑、剪接式的文章。
  D.文艺创作者不能把极端个性的东西展现给观众,也不能把属于极端个人的观点强加给大众,使文艺作品的传播遭遇障碍。
  3、下面对本文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时下流行文化处于无序状态,搅乱了大众的评判。文艺创作者追求点击率、票房收入等,投合市场趣味是造成这一状态的原因之一。
  B.作品的价值要经过历史的淘洗与证明,可见时下这些粗糙的、缺乏美学价值的作品是不会有长久的生命力,是会被历史淘汰的。
  C.电脑网络会让人丧失认识和判断力,令人胸怀狭窄,丧失创意和生机。科技的高速发展对文艺创作也是一个很大的障碍。
  D.因为站出来批判错误倾向、坚守社会的良心是孤独的,所以人们自己总是不愿不敢批判,保持缄默,只做一个旁观者。
  二、(33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4—7题:
  贾黄中,字娲民,沧州南皮人。父玭严毅,善教子,士大夫后辈来谒,必谆谆诲诱之。黄中幼聪悟,方五岁,玭每旦令正立,展书卷比之,谓之“等身书”,课其诵读。六岁举童子科,七岁能属文,触类赋咏。父常令蔬食,曰:“俟业成,乃得食肉。”十五举进士,授校书郎、集贤校理,迁著作佐郎、直史馆。
  黄中多识典故,每详定礼文,损益得中,号为称职。岭南平,以黄中为采访使,廉直平恕,远人便之。还奏利害数十事,皆称旨。会克江表,选知宣州。岁饥,民多为盗,黄中出己奉造糜粥,赖全活者以千数,仍设法弭盗,因悉解去。
  太宗即位,迁礼部员外郎。太平兴国二年,知升州。时金陵初附,黄中为政简易,部内
  甚治。一日,案行府署中,见一室扃钥甚固,命发视之,得金宝数十匮,计直数百万,乃李氏宫阁中遗物也,即表上之。上览表谓侍臣曰:“非黄中廉恪,则亡国之宝,将污法而害人矣。”赐钱三十万。凡再典贡部,多柬拔寒俊,除拟官吏,品藻精当。黄中素重吕端为人,属端出镇襄阳,黄中力荐于上,因留为枢密直学士,遂参知政事。当世文行之士,多黄中所荐引,而未尝言,人莫之知也。太宗召见其母王氏,命坐,谓曰:“教子如是,真孟母矣。”诗以赐之,颁赐甚厚。然畏慎过甚,中书政事颇留不决。
  明年,知襄州,上言母老乞留京,改知澶州。辞日,上戒之曰:“夫小心翼翼,君臣皆固然;若太过,则失大臣之体。”黄中顿首谢。上因谓侍臣曰:“朕尝念其母有贤德,七十余未觉老,每与之语,甚明敏。黄中终日忧畏,必先其母老矣。”因目参知政事苏易简曰:“易简之母亦如之。自古贤母不可多得。”易简前谢曰:“陛下以孝治天下,臣实何人,膺兹荣遇。”
  二年,以疾卒,年五十六,其母尚无恙,卒如上言。上闻其素贫,别赐钱三十万。黄中端谨,廉白无私。在翰林日,太宗召见,访以时政得失,黄中但言:“臣职典书诏,思不出位,军国政事,非臣所知。”上益重之,以为谨厚。及知政事,卒无所建明,时论不之许。
  (选自《宋史》)
  4、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士大夫子弟来谒谒:求见
  B.上言母老乞留京乞:请求
  C.皆称旨称:符合
  D.黄中顿首谢谢:道歉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俟业成,乃得食肉乃李氏宫阁中遗物也
  B.陛下以孝治天下二年,以疾卒
  C. 当世文行之士,多黄中所荐引人莫之知也
  D.因悉解去因留为枢密直学士
  6、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贾黄中的父亲对他要求十分严格。五岁时就要求他每天早起,并教其诵读。告诉他学业未成之时,每天只有粗茶淡饭。
  B.贾黄中担任宣州知州时,恰遇年成不好,很多老百姓都成为强盗,贾黄中回朝上奏利弊数十项,还设法禁盗,强盗于是全部散去。
  C.贾黄中遇事谨慎,即使太宗召见他,询问政事得失,他也以非职责所在,不是很清楚为由,不回答太宗的问题。
  D.皇帝十分赏识贾黄中的廉洁恭谨,但也能一分为二地看待贾黄中小心谨慎的性格,并对他的母亲评价甚高。
  7、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然畏慎过甚,中书政事颇留不决。(5分)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