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4220字。

  悲剧审美   体验崇高
  ——《窦娥冤》教学简案
  宋如郊
  【教学目标】
  1.了解文体特点。2.把握窦娥形象。3.把握作品主题及进步意义。4.分析悲剧的内容构造。5.学习悲剧审美的一般知识,体验崇高感。
  【课时安排】二课时。
  第一课时
  【课前预习任务布置】
  1.结合课下注释与工具书,解决生字生词,通读课文,疏通文意。
  2.借助个人资料、家庭藏书、社区图书资源、网络资源、身边学人资源等,了解、学习有关中国古代戏曲的知识,重点学习关于元曲的知识,了解元杂剧的体式特点,熟悉相关概念,了解关汉卿生平与创作情况。(说明:布置预习让学生将相关知识先行解决,否则2课时紧张。)
  【教学目标】
  1.了解元杂剧的文体特点。2.把握窦娥的典型形象。3.把握作品的主题及进步意义。
  【教学重、难点】
  “教学目标”之2、3项。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一:导入新课。
  有这样一位伟大的人物,他因为对世界文明的巨大贡献而被后世永远铭记和怀念,1958年,他被世界和平理事会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他个性极强,自称“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匾、炒不爆、响珰珰一粒铜豌豆”;他多才多艺,尤其擅长戏剧创作,一生创作了60余种杂剧和若干其他作品,是当时戏曲界的领袖人物;他是“元曲四大家”之首,是元代杂剧的奠基人。他就是关汉卿。关汉卿创作的《窦娥冤》感天动地,面世以来一直是中国古代悲剧作品的巅峰之作,也是关汉卿的代表作。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窦娥冤》的节选,领略一下她那穿越千古的历史风采。
  教学内容二:检查预习任务完成情况。
  课件展示生字生词:嫡、垆、隅、赚、闼、恁、鞴、浑家、缥缃、祸尤、阑珊、区处、鳏寡孤独、燕侣莺俦、举案齐眉、百纵千随(说明:课文注解中已有的未在此列)。
  课件展示元曲常识:元曲,元曲四大家及其代表作,元杂剧;元杂剧的折、楔子和本;角色行当——末(正末、外末、冲末),旦(正旦、外旦、小旦、贴旦、搽旦、魂旦),净(副净),杂(孤,洁、驾、邦老、孛老,卜儿,徕儿);曲词——套数,宫调,“五宫四调”(仙吕宫、南吕宫、中吕宫、黄钟宫、正宫和大石调、双调、越调、商调),曲牌,格律与曲律;宾白——散文白(对白、自白、带云、背云、内云),韵文白(上场诗、下场诗、插入的通俗诗词);科范(科、介、科介);题目正名。
  教学内容三:选读课文,将有关窦娥身世的隐性信息及显性信息梳理出来,重点梳理出主人公不幸的身世与悲惨的遭遇。
  思路提示:重点选读楔子部分及第一折,梳理出:窦娥身世凄凉,人生坎坷,自幼母亡父去,被典押于蔡婆,做了童养媳,成家未久,夫亡守寡,与婆婆相依为命。选文第一折开篇及四支曲子【点绛唇】【混江龙】【油葫芦】【天下乐】写尽了窦娥的孤苦伶仃的不幸身世,旧愁新恨难以排解的情怀。正是这种卑贱的社会地位,使她横遭凌暴,无辜殒命。
  教学内容四:结合剧情,梳理窦娥的言行心理活动,整理归纳其性格特征;突出其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反抗精神。
  思路提示:从节选部分的课文看,窦娥首先是一个传统的、正直的、善良的女性。当蔡婆婆迫于张驴儿父子淫威欲招其父子入门时,引发窦娥与张驴儿的正面冲突,窦娥坚持不从,说明窦娥在大是大非的认识上头脑是清醒的,立场是坚定的。她从世俗礼法伦常出发,认为这桩婚姻没根没由,缺乏合理的依据。第一折中【一半儿】【后庭花】【青哥儿】三支曲子通过窦娥对婆婆的指责,突出她正直、倔强的性格。窦娥并非为了顺从婆婆而出卖原则之人,她是有主见的,有立场的,有自己成熟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在第一折【寄生草】一曲中以三句“愁则愁”起调的排比句表现了窦娥对婆婆的深切关心。文中个别地方甚至有窦娥对婆婆的讽刺,如第二折【贺新郎】一曲,但透过这些情真意切的话语,读者看到的恰恰是义重情深的窦娥。
  反抗精神是窦娥形象的最大亮点,光耀千古。描写窦娥反抗精神的第三折因此成为全剧高潮,悲愤激越,成为千古绝唱。【端正好】【滚绣球】二支曲子完成了窦娥形象的飞跃。作品赋予窦娥决不妥协的性格,“着重描画她那股惊天地,泣鬼神的如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