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4860个字。

  《曹刿论战》教学设计
  河南中学蒲宏霞
  教学设想在初一一年对两个单元文言文学习的基础上,学生已经经历了从初步接触形成基本能力,到再次接触巩固文言文能力的过程。学生对于文言文的学习步骤和学习方法已经基本熟知。所以升入初二后的这个单元的文言文学习,我打算尝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文言文,采取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教师适当的点拨为辅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准确识记字音,正确识记重点实词、虚词、句子的意思。
  2、正确识记文学常识。
  3、顺畅朗读课文,并能借助课文注释和工具书对课文进行基本的自主学习,会背诵课文。
  4、通过人物的言行认识曹刿和鲁庄公两个人物形象。
  (二)、过程与方法:质疑法、启发式引导;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要想取得战争的胜利,战前必须做好政治准备——取信于民,战中必须正确运用战略战术,善于把握有利战机。
  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重点:
  1、能借助课文注释和工具书对课文进行基本的自主学习,正确理解词义、句意和文意。
  2、通过学习认识战争取得胜利的主要原因有两点:一是战前必须做好政治准备——取信于民;二是战中必须正确运用战略战术,善于把握有利战机。
  3、认识文中曹刿和鲁庄公两个人物形象。
  (二)难点:能辨证地认识鲁庄公的形象。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上网查阅“长勺之战”的背景资料,以及“曹刿”、“鲁庄公”两个人物的相关资料。
  2、学生准备:搜集我国历史以少胜多的战例。将课文按照固定格式抄写在文言积累本上,并熟读课文,借助书下注释粗知内容。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地理课上学过关于山东省的知识吧?山东省又称“齐鲁大地”。“齐”和“鲁”本是春秋时两个国家名称,而这两个国家之间爆发过一场战争——长勺之战。那当时是一种怎样的情况呢?
  二介绍“长勺之战”的背景:
  《曹刿论战》所写的故事,就是齐鲁长勺之战。
  春秋时代,齐国是个大国,鲁国是个中等国,齐强鲁弱,齐大鲁小。齐鲁两国都在现在的山东省境内,齐在北,鲁在南。在齐鲁两国之间,靠近黄海,还有一个小国叫做莒国。齐国有个国君叫齐襄公,荒淫无道。他的两个弟弟逃到国外避难,公子小白逃到莒国,公子纠逃到鲁国。鲁庄公八年和九年,齐国两个国君齐襄公和公孙毋知相继被杀,国内无君。这时鲁国派兵护送公子纠,莒国也派兵护送公子小白赶回齐国。结果是小白抢先回到齐国,做了国君,他就是齐桓公(春秋时有名的五霸之长)。他立即出兵打败鲁军,并迫使鲁国杀死同他争夺君位的公子纠。但齐桓公还不甘心,第二年,即鲁庄公十年,又出兵攻打鲁国。鲁军在曹刿的出色指挥下,在长勺把强大的齐军打得大败,赶出了鲁国的国境。这就是《曹刿论战》所记叙的齐鲁长勺之战。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