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4350字。
  5  兰亭集序
  内容感知
  王羲之,字逸少,东晋琅玡临沂人,后迁居会稽山阴。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世称王右军,是我国最著名的书法家,备精诸体,草、隶、楷、行,皆博采众长,自成一家,世称书圣。
  东晋永和九年(353)的三月三日,王羲之与孙绰、谢安、支遁等四十一人,集会于会稽山阴的兰亭,在水边游赏嬉戏。他们一起流觞饮酒,感兴赋诗,畅叙幽情,风雅热烈,盛极一时。事后,将全部诗歌结集成册,由王羲之写成此序。
  书序这种文体,一般是介绍成书的经过、出版意旨、编次体例或作者情况等,也可包括对作家作品的评论和对有关问题的研究阐发。作为书序,本文介绍了作诗缘由(因“修禊”而“群贤毕至”)、作诗情形(“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成书经过(“列叙时人,录其所述”)、本书意义(“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本文善于借题发挥,由宴游活动谈到生死观,论及人生的意义。这是《兰亭集序》与一般书序的不同之处。
  《兰亭集序》这篇序,以淡雅自然的文字、清幽秀美的描写、起伏宕迭的情思,记叙了东晋时期清谈家们的一次大集会,表达了他们的共同意志,是中国古代宴游诗序中的著名篇章,很能代表王羲之的散文风格。文章融叙事、写景、抒情、议论于一体,笔端富于感情,思绪万千,低回曲折,文笔腾挪跌宕,变化奇特精警。对后世的游记散文有着不可低估的影响。
  综观全篇,作者时喜时悲,喜极而悲,文章也随其感情的变化由平静而激荡,再由激荡而平静,极尽波澜起伏、抑扬顿挫之美,所以《兰亭集序》才成为千古盛传的名篇佳作。
  咬文嚼字
  1.字音
  癸丑(ɡuǐ)      禊事(xì)      流觞(shānɡ)      会稽(kuài jī)
  激湍(tuān)      骋怀(chěng)   悟言(wù)         形骸(hái)
  趣舍万殊(qǔ)   嗟悼(jiē dào) 虚诞(dàn)        彭殇(shāng)
  若合一契(qì)    曾不知老(zēng)
  2.多音字
  3.形近字
  4.通假字
  趣舍万殊(“趣”通“取”,往,取)
  悟言一室之内(“悟”通“晤”,面对面)
  5.古今异义
  引以为流觞曲水  古义:文中是“以(之)为”。今义:认为。
  取诸怀抱        古义:胸怀抱负。今义:身体的部位,胸部。
  向之所欣        古义:过去、从前。今义:介词,常用作方向等义。
  亦将有感于斯文  古义:这篇文章。今义:文雅之意。
  列坐其次        古义:它的旁边,此处指曲水旁边。今义:①次第较后;表列举时为第二。
  ②次要的地位。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