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3890字。

  兰亭集序
  课前预习 无师自通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会稽(    )                放浪形骸(    )          嗟(    )悼
  所之既倦(    )            虚诞(    )              感慨系之(    )
  答案:jī hái jiē juàn dàn xì
  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群贤毕至(全)      少长咸集(都)
  茂林修竹(修整)      清流激湍(急流的水)
  B.人之相与(交好)    畅叙幽情(幽深内藏)
  崇山峻岭(高)    暂得于己(短暂,一时)
  C.感慨系之(附着)    修短随化(变化)
  终期于尽(至,及)    向之所欣(过去,从前)
  D.喻之于怀(比喻)    其致一也(情趣)
  列坐其次(排列)      列叙时人(一个个地)
  答案:B
  解析:A项“修”应解释为“长”;C项“化” 应解释为“造化、自然”;D项“喻”应解释为“明白”。
  3.引用原文,完成下列问题。
  (1)本文介绍了作诗缘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诗情形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成书经过: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书的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修禊事也”“群贤毕至”。(2)“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3)“列序时人,录其所述”。(4)“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4.填空。
  王羲之,___________书法家、文学家。字逸少,为官至右军参军,世称___________。论者称他的行草书“飘若浮云,矫若惊龙”,后世誉为“___________”。
  答案:东晋 王右军 书圣
  课堂巩固  一点即通
  1.下列加点的“于”的用法、意义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B.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已
  C.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
  D.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
  答案:B
  解析:A、C、D三项中的“于”均为“在”之意,B项“于”是“对于”的意思。
  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与现代汉语语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引以为流觞曲水。
  B.列坐其次。
  C.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D.快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将至。
  答案:D
  解析:A项“以为”,古,把(它)作为;今,认为。B项“其次”,古,它(曲水)的旁边;今,下一个。C项“所以”,古,用(它)来;今,表结果。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羲之,字逸少,东晋人,著名书法家,有“书圣”之称,因他做过右军将军,所以古代又称他为“王右军”。
  B.《兰亭集序》节选自《晋书•王羲之传》。
  C.《兰亭集序》记叙了兰亭集会的盛况,抒发了人生无常的感叹。
  D.文章写景、叙事、抒情、情景交融,文简意丰,所以,是“序文”中的佳作。
  答案:D
  解析:作为“序文”的佳作,虽然是用于文章叙事,写景、抒情融为一体,但文中通过议论,提出了自己的“生死亦大矣”的生死观,使文章立意高远,不同凡响。
  4.下面各句按文言句式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死生亦大矣 ②齐彭殇为妄作 ③放浪形骸之外 ④不能喻之于怀 ⑤其致一也 ⑥悟言一室之内
  A.①②/③⑤/④⑥                    B.①②⑤/③④/⑥
  C.①②⑤/③⑥/④                    D.①②/③④/⑤⑥
  答案:C
  解析:C项分别为判断句/省略句/介宾后置句。
  5.下面是本文的结构示意图,请在横线上填上恰当的内容。
  兰亭集序
  答案:发感慨 明要旨
  6.名句填空。
  (1)仰观宇宙之大,_______________。
  (2)或取诸怀抱,_________________;或因寄所托,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固知一死生为虚诞,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俯察品类之盛 (2)悟言一室之内 放浪形骸之外 (3)齐彭殇为妄作
  7.试分析本文的立意并作简要评价。
  答案:王羲之的这篇序文,对兰亭宴集的盛况作了形象生动的艺术概括,并抒发了个人的人生感慨。文章对老之将至 和人的年寿虽有长短但终归于尽不免有些伤感,因而文章的情调有些低沉。但作者对庄周“一死生”“齐彭殇”虚无主义思想,提出了批判,斥责这种论调为“虚诞”“妄作”。在玄谈之风日渐流行的东晋,作者的这种批判是有积极意义的。
  课后检测 触类旁通
  一、本课阅读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