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2850字。

  散文家谈散文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 感受白鹭的美,体会作者在这个形象中寄托的思想感情。
  2 学习《白鹭》抓住描写对象神似的特点来表现对对象特征的写法,学会粗线条的勾勒和写意的手法表现歌颂对象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同教学目标2
  教学用品:录音机
  教材设想:散文〈〈白鹭〉〉是一篇美文。应指导学生正确朗读,体会白鹭之美和作者对白鹭的喜爱之情。
  教学环 节 师生共研内容 教学法指导 修正栏
  导入:
  合作探 究 同学们一定还记得唐代大诗人杜甫的名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被称为小杜的杜牧还有一首专写白鹭的诗:“雪衣雪发青玉嘴,群捕鱼儿溪影中。惊飞远映碧山去,一树梨花落晚风。”(出示课题)
  白鹭是很美的,美得像一首诗。我国现代大文豪郭沫若写了一篇优美的散文《白鹭》来赞美它。现在我们先阅读这篇文章,品味、感悟、欣赏,想一想他的文章中有哪些独特的感受和独到的认识。
  简介作者郭沫若
  郭沫若(1892-1978),四川乐山人。原名郭
  开贞,号尚武,曾用笔名麦克昂、易坎人、石沦等。他的代表作有:1918年春第一篇小说《牧羊哀话》,1918年初夏最早的新诗《死的诱惑》,1921年第一本诗集《女神》,1924年到1927年间创作历史剧《王昭君》《聂荌》《卓文君》,抗日期间创作了以《屈原》为代表的6个历史剧。解放后又先后出版诗集《新华颂》《百花齐放》《东风集》等,历史剧《蔡文姬》《武则天》等。他极具天赋,在文学的各种体裁、翻译、史学、文字等方面均有所建树,是少有的全能型文人,又是多产作家。
  一、自读感知,整体把握
  1 配乐朗读课文《白鹭》
  选择轻柔、舒缓的音乐作背景,学生们自由地、大气地朗读课文借助语气、语调来表现作者对白鹭的喜爱之情。同桌之间还可以相互交流、切磋,看看谁的处理更恰当。
  2         画出你认为最值得推荐给同学的句子,并说说理由。
  二  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1、  感受散文语言的优美,朗读品味佳词妙句
  2 评价散文《白鹭》
  引导学生交流阅读体会,可从整体也可从局部来点评作品。小组交流后,学生代表汇报讨论结果。每位同学也记下自己的阅读体会。
  3         才艺展示
  课文用富有诗意的语言,为我们勾勒出多幅优美的画面,请选择1-2幅展开想象。可以用文字描述,也可以用画笔勾勒(或借助电脑绘画),还可以用声音塑造形象。注意抓住重点描绘,更要展示想象的丰富奇特。
  4         课内小结
  《白鹭》是郭沫若先生的一篇著名散文,它体现了作者柔婉清丽、秀美含蓄的风格。作者对歌咏对象不作正面、具体的描写,只用粗笔勾勒其神韵,又巧用衬托比较的办法凸现对象的特点。作品诗意的语言不仅朗朗上口,更给读者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
  教师激趣导入
  学生自己介绍,相
  互补充
  总体要求节奏要舒缓,语气要柔和,要流露出赞许之情。
  〖明确〗阅读感受各人会所不同,相互推荐、交流理由,就是在帮助同学们理解课文表达的主题,体会作者语言的特色。这也为品析优美的语言作了准备。
  〖点拨〗这是一篇有深意的散文,通篇充满诗性的感悟,语言的表现力很强。如文章的开篇用比喻写出白鹭“精巧”的特点,这既是对白鹭的评价,也为全文奠定了感情基调。
  (从语言结构、感情等方面)〖提示〗阅读的感受是很个性化的。每个人都会从不同角度对文章作出评价。如从结构上分析,讨论开头句与结尾句的作用,或这样开头与结尾的好处;或从描写对象的手法上分析,作者采用粗线条勾划、大写意手法表现歌咏对象的特点,这种很虚空的、抽象的、概括的写法显示了文章的个性、等等,鼓励学生有创新的见解,新颖的发现和个性的表达。由于各人的欣赏习惯和审美标准的不同,因此,不必强求一致。
  (提示)发挥每个学生的特长,鼓励他们用多种方式表达对课文的理解。
  引导学生谈学习收获。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