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1题,约11290字。

  景德镇市2011届高三第一次质检语文试题
  2010.11
  第Ⅰ卷(选择题共36分)
  本卷共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一、基础知识(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 揣度(duó)     租赁(lìn)     炽热 (chì)      虎踞(jū)龙盘
  B.哺(bǔ)乳      弭( mǐ)谤     镣(liáo)铐      博闻强识(zhì)
  C.瞥(piē)见     葱茏(lóng)    渐(jiān)染      半身不遂(suì)
  D.兑(duì)现     忖(cǔn)度     监(jiàn)生      愀(qiǎo)然之色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披露           莫不关心        机密         不落言筌
  B.坍缩           无所是从        安分         望风披靡
  C.度假           举一反三        频率         纷繁复杂
  D.博弈           万事俱备        瞌睡         荒芜人烟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最近所谓中国停止向日本出口稀土的这种传言甚嚣尘上,在钓鱼岛事件当中,船长詹其雄被放还,又被西方某些媒体解读为稀土是导致日本屈服的王牌等等。
  B.自从开展整治互联网低俗之风专项行动以来,原本充斥于网络上的不忍卒读的文章已大为减少,网络文化环境得到明显改善。社会各界对此给予高度评价。
  C.今年,犀利哥走红网络,他那忧郁的眼神,那帅到无敌的风衣,还有那杂乱的头发,迅速秒杀了观众,由于这潮流型乞丐帅哥的举止特立独行,被网友誉为“乞丐王子”。
  D. 8月8日,甘肃舟曲发生特大泥石流灾害后,各路救援人员迅速到位,但当地的气象情况仍是翻云覆雨,十分恶劣,所以要防止次生灾害发生。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河水断流、水库露底、农田龟裂、水井干涸……今年我国西南遭受了60年来最为严重的特大干旱,其中云南和广西的部分地区的旱情甚至百年一遇。
  B.今年,全国各地煤矿安全事故频繁发生,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和巨大的财产损失,这主要是因为缺乏安全意识和监督管理不力造成的。
  C.10月9日,在例行记者会上,当记者问到中方是否会再次派出船只进入钓鱼岛时,姜瑜表示,中国船只是在中方拥有主权的海域进行正常的巡航活动,至于何时再派出船只,这是中方的事情 。         
  D.第20届全国书博会在成都隆重开幕。本届书博会共展出各种出版物至少30万种以上,其中《禅悟漫画》《大学》等一批精品书备受读者青睐。
  5、根据语境,下列排序最为恰当的一项是(     )(3分)
  一个爱笑的人,是一个阳光的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一张张笑脸,犹如友谊的春风,吹向世界。
  ①一张张笑脸,充分体现了我们的自信,我们的宽容,我们的友善
  ②让五千年文明中国的魅力,让中国人的友善如花绽放
  ③一个爱笑的民族,是一个阳光的民族
  ④那种发自内心的微笑,犹如“吹面不寒杨柳风”
  ⑤阳光,来自积极的心态,源自宽容的胸怀
  A.③⑤④②①       B.⑤④②①③     C.③④②①⑤    D.②①③⑤④
  二、文学阅读(9分,每小题3分)
  怎么界定“国学”
  “国学热”的兴起,深层次的根源毫无疑问与中国在新世纪全面崛起有关,是中国在世界舞台上闪耀亮相的标志。换言之,在我们与其他国家和民族对话的时候必须有自由的平台和载体,要在传播自己的思想时赢得最广大的人们的认同,即找到文化的“最大公约数”。这样也可以使对方最大程度地了解我们,减少误解,同时我们也要对西方有所了解,这就是文化的作用。国学就在此时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文化是我们与其他国家和民族对话的平台和载体,国学是其中之一。
  但是,“国学”的定义究竟是什么?它的内涵与外延又该怎么来界定?这始终是个问题。假如一定要给“国学”下个简明扼要的定义,我赞同下面的提法,即“国学就是中国固有的传统学术及其研究的学问”。
  具体地说,“国学”包含有三个层面:第一,它是一种知识体系。作为一个中国人,对中国的传统文化自然应该有一种最起码的亲近感与敬畏心,应自觉成为一名中国文化的传承者,对四书五经、《史记》《汉书》、唐诗宋词这些内容应该有基本的了解。第二,它是一种思维智慧,是中国人的行为方式。不管中国人有没有正式地把国学当做学问来学习,都是在国学的氛围里成长的,受到其熏陶的。所谓“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因此,面对同样的事情,中国人和西方人可能会用不同的方式来处理。第三,“国学”就是它的核心价值观,比如“和而不同”“天人合一”。应该说,这些价值观层面的东西,才是国学最根本的内容。
  在强调价值理念为“国学”核心的同时,我们也不能忽略“国学”综合性与整体性的特征,不能把“国学”理解为单纯的精神、理论层面的文化,而应该系统梳理“国学”演变的轨迹,区分“国学”的原生态与次生态,界定“国学”的“道”与“术”的关系。
  现在,有很多人呼吁重归传统、倡导弘扬国学,但却很少有人清楚我们究竟要回归哪个传统,我们到底要弘扬哪种国学?是回到明清?还是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