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为情而文
江苏海安隆政初中 胡国林 226613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育工作者共同倾心的话题,“作文难”是学生中普遍存在的现象。许多学生怕学语文,一个重要因素是怕作文。学生们为什么怕作文呢?因为作文时没有东西可写,不知怎样写,因而没有写作的欲望、写作的情感。
“缘情而发”,应是写作的一条基本规律之一。因为有话要说,有见解要表达,才会产生写作的冲动。大凡作家写作,大多是产生了一种创作的冲动,想把自己的智慧与读者共享,所以才欣然提笔。当他的成果得到社会的认同和回报,长期下去,就会产生一种写作的习惯,视写作为一种乐趣。而学生们作文的情形恰恰与之相反。他们的写作,往往是在遵命的情况下的带着镣铐的舞蹈,他的读者往往只有语文教师一个,作文完稿上交之时,也就是他完成老师的任务之日,以后的事件似乎与己无关。在这种单一的作文教学模式之中,学生何来写作的激情,写作的冲动?要改变这一现状,就必须让学生为情而文,变单一的模式为多渠道的激发,在命题,指导、反馈上多下功夫,让学生有话可写,有话要写。我在此方面做了一些探索,产生了一些想法,在此抛砖引玉,以求教于大家。
命题——开辟写情的窗口 这里的情,是思想,是感情,是学生们的生活。现代著名的教育家夏丐尊先生曾说过:“写作是一种郁积的发泄,犹之爆竹的遇火爆发。教师所命的题目只是一条药线。”夏先生在此给我们的作文教学提供了一条很好的经验,教师的命题,应是一条写作的药线,能够引爆学生郁积在心头的思绪。怎样才能做到这一点呢?
首先,关注学生的生活,缩短与学生生活的距离,这样你所命的题目,才能让学生有话可写。我常常了解学生们的生活情况。当学生们体育课上欢呼雀跃,笑声荡漾时,我放下手头工作,细心观察,于是完成一次命题《一堂不同寻常的体育课》;当学生课间挥汗如雨,挤向纯净水机旁时,我就布置《今天天气真热》。
其次,了解学生的心态,深入学生的内心。学生的生活丰富多彩,学生的心态纷繁复杂。当《还珠格格》走红时,学生们的书上、本子上,甚至文具盒上都贴上了赵薇时,我就引导学生写《我看赵薇》、《赵薇,爱你没商量》、《爱看电视的我》;中央电视台播放浙江桥头中学事件后,我布置学生写作《从桥头中学学生遇害说开去》、《我们呼唤素质教育》;期中考试后,我让学生写作《面对期中考试这份语文试卷》。这样的命题,使学生们摆脱了作文无话可写的窘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