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下的语文命题观
[内容提要]
“考试是根指挥棒”,在新课改中,如果不改革教学评价系统中的重要一环——考试,那么新课改将流于形式,而试卷命题观决定了新课改的成功与否。符合新课改目标的命题观应着眼于一下几个原则:立足学生、体现过程、走向开放。
[关键词]
立足学生 体现过程 开放
新的课程体系需要新的教学观念指引,而新的教学观念将最终由新的评价观念体现。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一环,考试评价对教学活动起着重要的指导和统帅作用。因此,是否树立与新课程相适应的命题观念,将直接影响着语文教学的发展方向和课程改革的发展水平,在当前也就成为亟待探讨的话题。
具体而言,在命题时应考虑以下几个原则:
一、立足学生
提倡以学生为本,要求我们实现试卷与学生的对话,试题要摈弃过去那种陈旧的、呆板的、专制的、沉闷的、封闭的内容,应开创一种新颖的、开放的、自由灵活的命题内容观,进一步关注学生、指向学生、服务学生。
1、 提高试卷的亲和力
提高试卷的亲和力,对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营造宽松的考试氛围十分重要,并从而使考试成为学生的一种愉悦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比如,可以在试题旁边加上一些鼓励的、提醒的亲切话语。如“愿你读得仔细,答得认真!” “相信你自己!”。
所出题目也力求亲切,尽量避免指令性。要做到时刻以“请”字当头,你“字为中心。如“请你用学过的方法,试着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等。这些举措使学生能够在相对和谐、宽松的环境中提高自信,最大限度地释放自己所有的能量。
2、增强题型的趣味性
内容决定形式,但形式也反作用于内容。故此,在命题时机注意提示语言的幽默、风趣,符合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心理特征。
有时题型变常式为变式,也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同样是考查学生的词语积累,“猜写词语”就比“听写词语”更具诱惑,促使学生产生探求迷底的欲望,客观上提高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3、拓展习作的自由度
习作的自由度,就是学生自由地、充分地挖掘生活积累,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从生本教育体系出发,我们的习作不能再以狭隘的、单一的命题限制学生的创作活力,而是要尽量让学生人人有话可说,有情可表。这就要求我们制定灵活、自由、宽泛的习作要求,尽可能地面向学生的生活实际,充分挖掘其生活积累;设计好习作提示使习作提示成为一个引子,恰到好处地诱发出学生丰富的生活闪回和情感记忆。
学生真正拥有了写的自由,也就真正实现了“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生活实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