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1题,约9980字。
漳州八中2010-2011学年第二学期3月月考
高二语文试题
班级: 姓名: 座号:
注意:答案一律填写在答题卡上。
一、古诗文阅读(27分)
(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6分)
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6分)
(1) ,唯见江心秋月白。(白居易《琵琶行》)
(2)想当年,金戈铁马,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3)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韩愈《师说》)
(4)连峰去天不盈尺, 。(李白《蜀道难》)
(5) ,百年多病独登台。 (《登高》)
(6) ,谁家新燕啄春泥。(《钱塘湖春行》)
(二)文言文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5题。
于谦,字廷益,钱塘人。生七岁,有僧奇之曰:“他日救时宰相也。”举永乐十九年进士。
宣德初,授御史。奏对,音吐鸿畅,帝为倾听。顾佐为都御史,待寮属甚严,独下谦,以为才胜己也。扈跸乐安,高煦出降,帝命谦口数其罪。谦正词崭崭,声色震厉。高煦伏地战栗,称万死。帝大悦。师还,赏赉与诸大臣等。
十三年以兵部左侍郎召。明年秋,也先大入寇,王振挟帝亲征。谦与尚书邝埜极谏,不听。埜从治兵,留谦理部事。及驾陷土木,京师大震,众莫知所为。郕王监国,命群臣议战守。侍讲徐珵言星象有变,当南迁。谦厉声曰:“言南迁者,可斩也。京师天下根本,一动则大事去矣,独不见宋南渡事乎!”王是其言,守议乃定。时京师劲甲精骑皆陷没,所余疲卒不及十万,人心震恐,上下无固志。谦请王檄取两京、河南备操军,山东及南京沿海备倭军,江北及北京诸府运粮军,亟赴京师。以次经画部署,人心稍安。即迁本部尚书。
初,大臣忧国无主,太子方幼,寇且至,请皇太后立郕王。王惊谢至再。谦扬言曰:“臣等诚忧国家,非为私计。”王乃受命。九月,景帝立,谦入对,慷慨泣奏曰:“寇得志,要留大驾,势必轻中国,长驱而南。请饬诸边守臣协力防遏。京营兵械且尽,宜亟分道募民兵,令工部缮器甲。遣都督孙镗、卫颖、张軏、张仪、雷通分兵守九门要地,列营郭外。都御史杨善、给事中王竑参之。徙附郭居民入城。通州积粮,令官军自诣关支,以赢米为之直,毋弃以资敌。文臣如轩輗者,宜用为巡抚。武臣如石亨、杨洪、柳溥者,宜用为将帅。至军旅之事,臣身当之,不效则治臣罪。”帝深纳之。
谦既死,而亨党陈汝言代为兵部尚书。未一年败,赃累巨万。帝召大臣入视,愀然曰:“于谦被遇景泰朝,死无余资,汝言抑何多也!”亨俯首不能对。俄有边警,帝忧形于色。恭顺侯吴瑾侍,进曰:“使于谦在,当不令寇至此。”帝为默然。
(节选自《明史•于谦传》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帝命谦口数其罪 数:清算 B.王惊谢至再 谢:拒绝
C.以赢米为之直 直:通“值”,代价 D.上下无固志 固:坚定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十三年以兵部左侍郎召 洎牧以谗诛
B.武臣如石亨、杨洪、柳溥者 曩者辱赐书
C.不效则治臣罪 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D.帝忧形于色 士大夫请于当道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于谦由于口才出众,在高煦投降一事中表现出色,深得皇帝赞赏,班师回朝后得到了和其他大臣一样的赏赐。
B.皇帝在土木堡被俘后,京师上下大为震惊,有人主张南迁,于谦以宋王朝南渡为例,严厉加以驳斥,他的主张得到了当时监国的郕王的认可。
C.景帝即位之后,于谦奏议积极备战,认为应该招募民兵制造武器,据守要地迁民入城,文臣武将各司其职,以应对必然长驱南下的敌寇。景帝完全接纳了他的意见。
D.陈汝言战败之后,皇帝念及于谦,痛惜不已,认为如果于谦尚在,情势必然不至于如此不堪。
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6分)
(1)顾佐为都御史,待寮属甚严,独下谦,以为才胜己也。
(2)于谦被遇景泰朝,死无余资,汝言抑何多也!
(三)古代诗歌阅读(6分)
6、阅读下面这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6分)
[双调]清江引 秋怀 张可久
西风信来家万里,问我归期未?雁啼红叶天,人醉黄花地,芭蕉雨声秋梦里。
(1)作者抓住哪些景物点染出怎样的画面?“芭蕉雨声”烘托出怎样的情思?(2分)
答:
(2) 这首小令的后三句与“问我归期未”是什么关系?试从表现手法上结合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