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5620字。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教学实录
授课者:江苏省常熟中学 周志强
授课地点:上海市市东中学
授课时间:2009年12月5日
授课年级:高二
师:我们在课前已经做了比较充分的预习。我国传统文化中有诗与画相配的传统,诗画相配,相得益彰。请大家构思一下,为《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配上一幅画,大家会画什么?想想看。可以交流一下。
一生:我觉得可以画座山,……然后,画座亭子,……还要画个人。
师:画谁呢?
生:辛弃疾。
师:你准备画怎样的辛弃疾?
一生:要忧伤。
一生:惆怅。
师:嗯,是惆怅的神态。画面上如何表现?
一生:站在亭子上面往远处望吧。
一生:我认为辛弃疾应该在亭子里面,遥望着远方,手拍着栏杆。
师:哦,还要拍栏杆。因为我们学过一篇文章,叫……
生:《把栏杆拍遍》。
师:对。“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他在拍栏杆的同时,还会怎么样?
生:他会叹息。
师:很对。“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词人一落笔的语气,你们有没有感受到有叹息的意味在里面?(生点头)那么,词人是仰着头叹息,还是低着头叹息?
生:应该是低着头叹息。哦,不是,是仰着头叹息。
师:仰天长叹和低头叹息哪个更能体现辛弃疾的形象呢?
一生:辛弃疾好歹也是一代名将嘛,还是有一种气势在的,所以,我觉得应该是仰头叹息好。
师:说得好不好?(生鼓掌)就词本身而言,它有没有一种气势?(生点头)如果垂头叹息的话,就少了一股英雄之气了。对吗?
生:(齐声)对。
师:这幅画中主体应该是词人的形象。也就是说,这首词的核心形象就是辛弃疾仰天长叹的自我形象。
(板书)核心形象:词人自我——仰天长叹
师:(给出《永遇乐》的词意画)大家觉得这幅画符不符合大家的意见?(众点头)请位同学来给这幅画配上画外音。(生沉思)大家知道怎么配画外音吗?(生小声说:“心声”)对。要把他的心声读出来。那么他的心声是什么呢?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