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4570字。
精骛八极,心游万仞——联想教学法实录
联想是一种重要的学习的品质,恰当地运用可以事半而功倍。在教学中,我一直在尝试运用联想法,学生很感兴趣,课堂的容量倍增,效率也大大提高。
星期六上午第一节课,就韩愈的《师说》开了一节公开课,主要运用的就是联想法。
以下是课堂实录:
师:昨天,我们学完了韩愈的《师说》,这一节课我们运用“联想学习法”对最后
两小节进行联想、延展和拓深。
联想是一种重要的学习品质,在学习中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我们前面一直倡导这种方法,今天,进一步的巩固、强化它。
投影课文的最后两小节:
师 说
韩 愈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聘。郯子之陡,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师:下面先请两个同学翻译一下。
生1:……听说道理有先有后,如是而已
师:刚才他的翻译有什么不妥吗?我们说语文有四种重要能力:听、说、读、写。说固然重要,有时听也很重要。人家说了,你要注意听,能不能捕捉要点,能不能捕捉他的错误。他的翻译怎么样呢?
生2:我觉得“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译得不好。“闻道”应是“懂得道理”,而不“听说”,他“如是而已”没有翻译,应为“如此罢了”。
师:你听得很细,纠正得也不错。下面再请一个同学译最后一节。
生3:“……我赞赏他能执行古人的道理,写《师说》给他。”
师:整体可以,但还是有一点小小的不足。
生4:“作《师说》以贻之”中的“以”没有译出来。应该是“把”
生5:应该是“来”,表目的关系。“写了一篇《师说》来送给他”
师:对,应该是“来”,表目的,这是虚词“以”的一个重要用法。
总体上大家掌握的还是不错的。下面我们就以上这些文字作联想,包括标题和作者。抓住任何一点都可以,可以是文学常识,文化常识。也可以是某一个字,某一句话。只要有点内容都可以。不要有任何的拘束,更不要担心自己说的不对。
生6:文中有“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聘。”我联想的是孔子。他是我国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是儒家学说的创始人。他曾编订过《诗经》和《春秋》。相传他有三千弟子和七十二贤人。他的思想对后世的影响极广,被尊为“圣人”,也是世界十大名人。
师:能进一步说一点儒家思想?
生6:儒家思想以“仁”为核心,强调要爱人,要有修养,要爱国,要孝顺等。
师:关于儒家可说的太多,现在不可能说完。我们可以再做一点联想,除了孔子,还有哪些“子”和“家”。“诸子百家”主要指哪些?
生7:诸子百家除了儒家的孔子外,还有道家的庄子,法家的韩非子,墨家的墨子,兵家的孙子等等。
师:不错。下面我们继续联想。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