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3070字。

  《再别康桥》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你们好!我说课的题目是《再别康桥》下面我从四个方面说一说这堂课的设计:
  (一)  说教材
  一.  简析课文
  1. 教材地位:《再别康桥》一文是苏教版初中语文第六单元第三课的第三首诗歌,是一首现代诗歌,本单元是诗歌单元,主要学习现代新诗,要求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着重分析诗歌意象,同时品味语言,发挥想象,感受充溢于作品的真情。这首诗歌是“新月派”诗人徐志摩的传世之作,因为徐志摩崇尚闻一多的“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的诗学主张,因而他的诗歌具有语言清新、音韵和谐、想象丰富、意境优美、神思飘逸的特点。《再别康桥》这首诗较为典型地表现了徐志摩诗歌的这种风格特点。诗歌记下了诗人1928年秋重到英国,再别康桥时的情感体验,表现了一种带着淡淡忧愁的离情别绪.
  2. 学情分析: 初一的学生往往对那种纯粹的、原始的、本真的情感体会较为肤浅,《再别康桥》是新月派诗人徐志摩的传世之作,有极高美学价值,它所抒发的离愁别绪是人类共同的情感经历,通过诵读容易将学生带人诗境,唤醒他们沉寂的真情,从而引起强烈的共鸣。
  二.教学目标
  ①、认知目标:品意象,绘意境,悟真情。
  ②、能力目标:新诗的欣赏方法。 
  ③、情感目标:培养成良好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感受《再别康桥》内容上的诗意美和人情美,品味其艺术上的“三美”即:绘画美、建筑美、音乐美
  2.把握意象的含义和作用,品味诗歌的意境
  3.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1.从诗歌的意象和形式等方面入手赏析诗歌
  2.把握诗歌的意象,品味诗歌的意境
  ( 二 ) 说教法学法
  一.  说教法: 
  1.以诵读为主。俗话说读书百遍,其意自见。要品位诗歌的语言美,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歌的感情,诵读是必不可少的。课堂上,学生的自读、教师的范读;个别学生的试读,全体学生的齐读、齐背将穿插在教学的各个环节。
  2.联想法。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课堂上力求通过课件的介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运用多媒体将课文内容形象化、具体化,增强学生对诗歌的主体感悟。
  3.探究法。教师抓住诗中的关键字句进行推敲、点评。
  二.说学法: 
  教会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并体会诗歌感情已经成为这节课教学的首要任务。在学法上,我贯彻的指导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通过讨论法、朗读法、联想法,动口动脑,培养学生自主获得知识的能力,同时养成良好的朗读习惯。
  (三)、说教学过程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