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查看预览图

共12张。有教案,约1890个字。

 《再别康桥》教学设计方案

  课题名称 《再别康桥》
  科 目 语文 年级 九年级下册
  教学时间 1课时(45分钟)
  学习者分析 初中阶段的学生,对于生活体验得较少,缺少生活积淀,面对着一篇优美的诗歌,如何让学生感受到诗歌的美呢?只有学生反复朗读,任何试图通过讲解的方式来替代朗读的体悟的方法都是错误的。
  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理解诗人的情感,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反复朗读,让学生熟悉诗歌
  2.深入理解诗歌的内涵和诗人对康桥的深情。
  三、知识与技能
  1. 学习诗歌融情于景的写作手法。
  2. 学习诗歌通过意象的选取和运用于表达情感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1. 在体味作者感情的基础上包含深情的朗读诗歌。
  2. 作者意象的选取和运用。
  教学资源 1.教师自制的多媒体课件;
  2.上课环境为多媒体大屏幕环境。
  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1 (一)、音乐熏陶,进入情景
  1、在钢琴曲《秋日私语》中导入新课:
  有一个人他是这么悄悄的来,又这么悄悄的去了。他虽然不曾带走人间的一片云彩,却把永远的思念留给了中国诗坛,这个人是谁呢?
  2、了解作者(出示幻灯片2)
  3、解题
  板书课题:再别康桥
  问:看人看眼睛,读文读题目,通过课题,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展示(幻灯片3)
  明确:作者是第三次来到康桥。第一次是1922年,徐志摩从剑桥进修回国,留下了长诗《康桥,再会罢》;第二次是1926年旅游英国后,写下著名散文《我所知道的康桥》;1928年徐志摩第三次来到英国,徜徉在康河边上,七八年前的美好回忆接踵而来,回国途中灵感闪现,挥洒自如的写下了传世之作《再别康桥》!
  教学活动2

  二、诵读欣赏,整体感知
  1、放音乐,师范读,明确听读要求。(幻灯片4)
  2、好的诗总能牵动人的思绪,听了之后你有什么感受呢?
  师补充诗歌写作背景:从诗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康桥充满着热爱和倦恋。诗人为什么有这么深厚的康桥情结呢?其实,康桥时期是诗人一生的转折点。1920-1922年,诗人在康桥留学期间,康桥美丽的多姿多彩的自然景色吸引着他,康桥那种追求自由浪漫的文化氛围影响着他,于是,他由学政治经济学改学了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