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8350字。

  《安塞腰鼓》课堂实录
  广东珠海斗门区实验中学 刘华
  师:大家还记得我们学过的一首诗《黄河颂》吗?今天我们朗诵其中一节,请看(出示幻灯),应该记得我们学这首诗的时候进行了分角色朗诵,男生领诵是谁呀?
  生:刘家豪。
  师:刘家豪,请起。
  师生(分角色齐诵):男领    我站在高山之巅,                 
  望黄河滚滚,
  奔向东南。
  男合    惊涛澎湃,
  掀起万丈狂澜;
  女合    浊流宛转,
  结成九曲连环;
  男合    从昆仑山下
  奔向黄海之边;
  女合    把中原大地
  劈成南北两面。
  师:由此,我们感受到了黄河磅礴的气势。同样,在这古老的黄河流域,在这黄土高原,还有一种土生土长的、体现了生命与力量的独特的文艺方式,那就是——安塞腰鼓!(多媒体投影:课题“安塞腰鼓” )
  师:我们先来欣赏几张画片,来感受一下安塞腰鼓表演时的情景。(出示四张图片)早读,我们已经通过朗读初步感知了课文内容,现在翻开课文,请问同学们读后感受如何?喜欢这篇文章吗?为什么?
  生1:我觉得这篇课文写得很激情,有强烈的节奏感,让我身临其境。
  师:很激情、有节奏感、身临其境,回答得真准确,还有没有呢?
  生2:这篇课文用了大量的排比、反复,让我似乎感受到了“隆隆隆隆”的声音。
  师:你听到了“隆隆隆隆的声音”,她的描述真是非常成功。有谁在读这篇文章的时候有疑问吗?
  生3:“好一个安塞腰鼓”你觉得重复吗?
  师:是不是啰嗦,我们说文字尽量精简不要罗嗦,在这篇文章里重复了几次?
  生4:三次。
  师:是不是啰嗦?
  生5:不是,因为这里是用了反复,它使语言有了不一般的韵律,形成了一种回环的气势,所以可以很亲切的表现安塞腰鼓的节奏感。
  师:回环的气势,表现了安塞腰鼓的节奏感。回答得很好,还有没有人补充?
  生6:我觉得还起到了直接赞美的作用,
  师:你觉得反复的出现,充分表达了对安塞腰鼓的赞美之情。
  生7:我觉得这三个反复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使文章层次分明。
  师:画龙点睛。刚才你提的这个问题,这几位同学给你回答得非常好。下面,我们继续问。
  生8:文中提到“多水的江南是易碎的玻璃,在那儿是打不得安塞腰鼓”,为什么在哪儿就打不得腰鼓呢?”。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