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5350字。

  《劝学》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让学生了解荀子其人;
  2、疏通文句,整理积累重要的实、虚词的意义与用法,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式、固定句;
  3、积累本文的名言名句;体会、学习比喻和正反对比论证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声情并茂地诵读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2、据已学、据课注、据语境准确解读文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合作探究中让学生体会和谐合作、双赢进步的成就感,激发主动、自觉学习的主体意识;
  2、让学生明白学习之于教养和人生的重要性;
  3、让学生切实体会学习的方法和良好的习惯之于学习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难点 
  1、识记重点文言实词、虚词。
  2、理解论述的角度和设喻的几种形式。
  3、熟练背诵课文。
  教学方法 : 诵读;讨论。
  课时安排: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语
  培根说过,知识就是力量。知识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和物质文明的进步。那么,获取知识的途径是什么?答案只有一个,就是学习。可以说,人的一生都处于不断的学习中,学习是人的一种本能。我们所要研究的,是如何把这种无意识的本能转化为自觉的行为,大幅度地提高学习效率。这一点,古人已为我们指明了方向,两千多年前的荀子所作的《劝学》就精辟论述了学习的重要性,是一篇鞭辟入里,脍炙人口的好文章。
  二、介绍荀子。
  三、解题。
  “劝”在此处应是“劝勉”的意思,与现代汉语“劝阻”语义不同。
  四、熟读课文,疏通文意。 
  1、范读。
  2、 正音,然后齐读全文。
  五、诵读第1段。 
  1、诵读的准备。 
  先给下列句子划分节奏(学生试划,教师纠正): 
  学/不可以已 輮/使之然也 
  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让学生解释下列词语: 
  已:停止。在现代语中有没有相同用法?请举例。(奔腾不已,不能自已) 
  中:去声,符合。又有“射中目标”意,如:百发百中、一语中的等。
  以为:跟“自以为得之矣”(《石钟山记》)中的“以为”用法是否相同?(不同。“自以为”是自己认为之意;此句中的“以为”是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