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1题,约10620字。

  山东省青岛市城阳三中2010-2011学年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
  语文卷
  注意事项:
  1.本试题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第Ⅰ卷为选择题,共36分;第Ⅱ卷为非选择题,共114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2.第Ⅰ卷共4页,12小题,每小题3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选出的答案标号(A、B、C、D)涂在答题卡上。
  第Ⅰ卷(选择题  共36分)
  一、(15分,每小题3分)
  1 .(湖南卷)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匹(pǐ)配     框架kuàng      榛莽zhēn    内讧(hòng) 
  B.不肖(xiào)子孙     河畔bàn        栖息qǐ       文牍dú
  C.发酵xiào     混淆xiáo       穿凿(záo)     楔子xiē
  D.刹(shà)那     轴心zhóu       土坯pī        正月zhèng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组是
  A.弊病        部署      义愤填膺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B.寒暄      松驰      振聋发聩     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C.真谛       赔偿      一筹莫展     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D.狙击        贪脏      醍醐灌顶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3.下列各句中,加横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初春,乍暖还寒。他身着冬装,漫步在广阔的田野中,仍然觉得不寒而栗。
  B.他这个人特别注重实际情况,从不对不了解的事情妄下断言。在当今的社会中,这种品格真是卓尔不群。
  C.三鹿奶粉事件之后,国内各大奶制品公司纷纷信誓旦旦地对自己产品的质量作出保证,但消费者却并不买账。
  D.在研讨会上,众位专家对这部难得一见的研究中国古代音律演变的作品评头品足,提出了不少中肯的意见和建议。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近日,广东省省长黄华华在接受央视《小丫跑两会》采访时就透露,广东计划花一年时间内解决60万左右流动人口的入户问题。
  B.我们要紧紧抓住国际经济结构调整提供的难得机遇,突出战略重点,明确主攻方向,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
  C.艰苦奋斗是一种需要从小培养的品格,及早在青少年中引导和建立如此意识和习惯,是新时期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核心内容。
  D.今年香港高校在内地扩大招生,确实给内地名校带来了冲击,而且表现在诸多方面,比如招生体制、教学理念、教材设置、英语教学,乃至奖学金的作用、数额与发放,等等。
  5.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一语,出自《庄子一养生主》。
  B.鲁迅《记念刘和珍君》一文中“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死去保所道,托体同山阿”四句诗,引自陶渊明所作的《挽歌》。
  C.一九三三年至一九三四年之间,鲁迅先生经常在《申报副刊》《自由谈》上写稿,攻击时弊。
  D.前夜看了“塞上风云”的预告片,便又回忆起猩猩峡外的沙漠来了。
  二、(共9分  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诗歌、神话传说和天文学(节选)
  在古代的传说中,阏伯和实沈的故事是具有天文背景的一个。高辛氏是传说时代的古帝王,叫帝喾,据《左传•昭公元年》,帝喾有两个儿子叫阏伯与实沈,兄弟俩互不相容而不断寻衅厮杀。于是帝喾派阀伯往商丘去主管大火,因此大火也叫做商星;派实沈去大夏主观参星。参和商在天空中恰好遥遥相对,一个升起,另一个就会落到地平线以下,他俩从此再也不能见面了。他们死后,成为参商二神,还是永远不能相见
  实际上夏族对参的认识有更深刻的原因,每当参于黄昏后落向地平快看不见的时候,恰是大地回春之际。参去寒冬尽,农家备耕忙。它成为夏族观象授时的重要依据
  参与大火都是古代妇孺皆知的星相。公元前2400年左右,大火在春天傍黑时出现于东方地平线上。其光荧荧,好似东方远处的一团火焰。它之所以引起人们的注意,不单是因为它亮,也不光因为它酷似原始社会中极为重要的火种,主要的原因,就是每当它于黄昏后出现于东方时,它就像是特意来点燃人们盼望播种的希望之火。可以说,在我国传说的三代,它是天空中一朵红色的报春花。北斗七星的斗柄连线,大约指向大火,故大火黄昏初见之际,北斗就指向东方。
  对大火和北斗的观测延续了很长的历史时期,后来,由于测量了子午线,并观测星是否到了子午圈,预报季节的准确度得到了提高,天文学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直到公元前11世纪,大火仍然是人们报时的一个依据,但内容又改变了。《诗经•豳风•七月》中有“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七月黄昏,大火越过子午线流向西天下沉的时候,妇女们就该赶制棉衣,为亲人们准备冬装了
  西周时期,人们关于天象的知识更多了。《诗经•鄘风•定之方中》说:“定之方中,作于楚宫……揆之以日,作于楚室。”诗中,“定”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