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6070字。

  再别康桥
  (福州第一中学  孟全波)
  一、教学内容分析
  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实验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一)第一单元第二课选编《再别康桥》,本单元主要学习中国新诗和外国诗歌。
  《再别康桥》是徐志摩写给母校——剑桥大学的一曲恋歌,表达了作者在即将离别母校时的殷殷的挚爱和深深的依恋之情。教学中可通过简介徐志摩以及他在康桥的生活,交待《再别康桥》的创作背景及创作意图;再通过朗读,感受诗歌的“音乐美”,分析结构,感受诗歌的“建筑美”,细细品味,感受诗歌的“绘画美”。
  此外,《再别康桥》表达离别情感的方式比较独特,可通过与其他著名的离别诗的比较,感悟《再别康桥》独特韵味。
  二、学生学习情况分析
  学生对徐志摩有一定的了解,但是这种了解大多是宽泛的,甚至有些是从影视作品(如电视剧《人间四月天》)中得到的,因此,学生在接触《再别康桥》的时候,极容易简单地理解其中的离别情感,而无法揣摩到徐志摩在与康桥离别时的复杂情怀。
  学生的兴趣点可能会放在首尾两节,放在徐志摩的情感世界上,教学中应好好把握学生的兴趣点,并由此切入,引导学生更加全面而深刻地解读作品。
  诗歌的语言是含蓄的,所传达的情感也常常是含蓄的,学生很难充分理解诗歌语言的内涵,再加上对作者的了解不够深入,从而产生阅读障碍。
  这首诗歌的学习难度并不大,学生会很感兴趣,因此在教学中应该做一些更加深入的挖掘,体味出诗歌更为丰富的韵味。
  学生刚升入高中,对诗歌鉴赏的理解可能还停留在初中的水平层面,应适当地引导他们从多角度去理解诗歌,多元化去鉴赏诗歌。
  三、设计思想
  依据新课程教育教学理念,在教学过程中,力求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学生主体的积极思考、大胆创新,在充分阅读文本的基础上,更加全面而深刻地解读文本。
  诗歌的欣赏应该是多元化的,因此,在教学中应鼓励学生从多个角度去思考,不应仅仅拘泥于一些概念化的经验化的解读,在鉴赏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力求让学生从更深刻更新颖的层面去阅读文本。
  “以读带讲”一直是诗歌教学奉行的教学准则,而《再别康桥》本身是一首脍炙人口的诗作,学生对这首诗已经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只是学生不一定真的能够理解其中的丰富内涵,“以讲带读”或许可以帮助学生真正感悟这首诗的真意。
  不为教一首诗而教一首诗,应力争通过对一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