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9330个字。
2005——2010全国各地《曹刿论战》中考试题集锦
一、(2005广州市)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12~14题
[甲]公与之乘……故逐之。”《曹刿论战》[乙]于是见公输盘……吾请无攻宋矣。《公输》
12.词语理解。(6分) (1)解释下面加点字的含义。
①遂逐齐师________________ ②公问其故________________
③望其旗靡________________ ④公输盘诎________________
(2)请选出加点词与例句加点词意思相同的成语。
①例句:既克,公问其故A 克己奉公B 克敌制胜________________
②例句:以牒为械A 为民请命B 下不为例________________
13.把下面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
(1)夫大国,难测也。
(2)虽杀臣,不能绝也。
14.以上两个文段都涉及到战争,从文段的两个事件结局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请选择其中一点,谈谈你的看法。(4分)
二、(2005长沙市)阅读甲、乙两个文段,回答问题。
[甲] 十年春……故逐之。”[乙] 故曰……战必胜矣。
9.结合文意,找出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
A.肉食者鄙(卑鄙)B.牺牲玉帛(指祭祀用的猪、牛、羊等)
C.小大之狱(案件)D.齐师败绩(大败)
10.翻译下面句子。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11.请用“/”划出下面句子的节奏。
⑴域民不以封疆之界⑵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12.简要回答问题。
⑴曹刿认为“可以一战”的最重要的条件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⑵有人说,“长勺之战”的胜利,曹刿功不可没;但从某种意义上说,鲁庄公也有一定的功劳。你的看法呢?
13.对甲乙两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乙两文的思想观点、写作方法以及写作目的是一致的。
B.甲乙两文的思想观点有相同之处、都着眼于“民”。
C.甲文认为取信于民是战争取胜的先决条件,乙文认为“人和”是取胜的重要条件。
D.甲乙两文都运用了对比手法,不同的是甲文用对比突出曹刿的谋略,乙文用对比证明“得道”的重要。
三、(2006湖州市)阅读《曹刿论战》,完成17-19题。(8分)
17.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2分)
①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②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
1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3分)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9.阅读全文,说说曹刿的“远谋”表现在哪些方面?(3分)
四、(2006年哈尔滨市)阅读《曹刿论战》选段“十年春……战则请从。”回答9—12题。(8分)
9、解释选文中加点的词语。(2分)福:狱:
10、把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汉语。(2分)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11、曹刿认为战争取得胜利的先决条件是什么?(2分)
12、选文写乡人对战争的冷漠态度何鲁庄公的见识浅陋是为了反衬曹刿的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2分)
五、(2007年青海省)阅读文言文《曹刿论战》,完成11——16题。(14分)
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任选两小题,2分)
(1)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2)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3)牺牲玉帛,弗敢加也(4)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
12.对下列句子的停顿划分正确的一项是(2分)
A.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B.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C.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D.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13.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3分)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14.文中刻画人物采用的方法是什么?文中运用的主要写作方法又是什么?(2分)
15.曹刿的主要战略思想是什么?(2分)
(1)战前: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战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曹刿给你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象是什么?请结合全文说明理由。(3分)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