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14题,约8360字。

  2010-2011学年宁德市三校高一(下)半期考联合考试试卷语  文
  考试时间:120分钟   满分:150分
  一、古诗文阅读。(38分)
  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12分)
  (1)故国神游,                ,早生华发。(《念奴娇•赤壁怀古》)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风雨凄凄。(《阿房宫赋》)
  (3)子规啼,不如归,                   。(《双调•大德歌  春》
  (4)                   ,相逢何必曾相识。(《琵琶行》)
  (5)是处红衰翠减,                   。(《八声甘州》柳永)
  (6)                  ,白草红叶黄花。(《越调•天净沙  秋》)
  (7)落霞与孤鹜齐飞,                  。(《滕王阁序》)
  (8)____________________,最难将息。(《声声慢》李清照)
  (9)焚香默坐,____________________。(《黄州新建小竹楼记》)
  (10)想当年、金戈铁马,__________________。(《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11)问君能有几多愁,____________________。(《虞美人》李煜)
  (12)裴公绿野堂,____________________(《离亭宴煞》)
  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后面的问题。(18分)
  ①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今之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②……
  ③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
  ④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夷:平坦
  B.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观:观看
  C.而人之所罕至焉 罕:少
  D.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 名:说明情况
  (2)下列句中加点字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褒禅山亦谓之华山。                    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距其院东五里。
  A.两个“之”字相同,两个“其”字不同。
  B.两个“之”字相同,两个“其”字相同。
  C.两个“之”字不同,两个“其”字相同。
  D.两个“之”字不同,两个“其”字不同。
  (3)对“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一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那碑上面的文字被磨平了,只有从它残存的字还可以辨认出“花山”的名称。
  B.那碑上面的文字被磨平了,只有那些深刻着的碑文还可以辨识。
  C.那上面的碑文已经模糊不清,只有从它残存的字还可以辨认出“花山”的名称。
  D.那上面的碑文已经模糊不清,只有那些深刻着的碑文还可以辨识。
  (4)下列对褒禅山名称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褒禅山应该叫“华山”,“花山”是错误的称呼。
  B.褒禅山本名是“花山”,后被慧褒和尚称为“华山”。
  C.褒禅山被称为“华山”,是因为有一个华山洞的原因。
  D.褒禅山先后被称“花山”“华山”,在当时被称褒禅山。
  (5)对第③段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这一段提示了志、力、物三者的辩证关系,体现了作者既重视主观努力,又重视客观条件的相互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B.“其孰能讥之乎”是一个反问句,与前面内容联系看,还是说明“尽吾志”的重要性。
  C.用对比和层层深入的方法说理,所阐述的道理具有普遍意义。
  D.作者用了象征的手法,深刻地揭示了对人生和事业的追求,也是需要有坚定的志向。
  (6)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3分)
  ②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3分)
  3、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8分)
  蝶恋花(暮春别李公择)
  苏轼
  簌簌无风花自堕。寂寞园林,柳老樱桃过。落日有情还照坐,山青一点横云破
  路尽河回人转舵。系缆渔村,月暗孤灯火。凭仗飞魂招楚些(注),我思君处君思我。
  (注):凭仗飞魂招楚些:语出《楚辞招魂》“魂兮归来,反故居些”,意思是像《楚辞招魂》召唤屈原那样召唤离去的友人。
  (1)词的上片哪些景物表现了暮春的特点?(3分)
  答:                                                                  
  (2)本篇是词人送别友人之作。词的下片是怎样表现作者对友人的思念之情的?(3分)
  答:                                                                                                                                            
  (3)你认为“山青一点横云破”一句中最具表现力的语是什么?为什么?(2分)
  答:                                                                                                                                             
  二、文学名著阅读(10分)
  4、填空题:请指出下列语句主要与何人有关。(任选5个,一个1分,共5分)
  跃马檀溪  (       )    辕门射戟   (        )    千里走单骑   (       )
  裸衣骂贼  (       )    三让徐州   (        )    巧施连环计   (       ) 
  怒鞭督邮  (       )    青梅煮酒   (        )    博望初用兵   (       )
  5、简述题(5分)(三题任选一题作答)
  (1)杜甫《蜀相》诗中“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引用的是《三国演义》中哪个典故,请简述。 (《三国演义》)
  答:                                                                        
  (2)《巴黎圣母院》中乞丐王国(流浪人)为什么攻打圣母院?此事结局如何?(《巴黎圣母院》)
  答:                                                                        
  (3)爱斯美拉达死后,加西莫多做了哪些事?最后去了哪里?请简述。(《巴黎圣母院》)
  答:                                                                        
  三、现代文阅读(26分)
  (一)阅读下面文字,完成6—9题(9分)
  生物钟是一门跨学科科学。数学、物理学、生物学、保健学、劳动组织等问题都同它相关。生物钟学的中心概念是生物节律。
  生物节律是一种十分奇特的机制。它可以帮助人适应不断变化的情况。每个器官和系统都有自己的节律,而它们之间又是互相衔接的。譬如,心跳平均每分钟70次。而晚上只有60至50次。处于运动状态时,心跳则会加快。呼吸和新陈代谢也如此。为了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自然界就产生了生物节律。
  生物节律是自然界产生的生物现象。它存在于生命的各个阶段。研究表明,生物节律对肌体适应不良生态因素起着重要作用,同时影响到疾病的治疗和预防。生物钟医学中还有一个概念——非同步。它犹如钟表中的尺寸不同的齿轮。当齿轮相吻合时,就会不停地运动。当齿轮出现故障时,肌体就有了毛病。
  坐飞机到外地就是一个例子。人已经习惯于晚上5时呆在某个地方,如果换了地方,肌体就需适应变化。如果不这样,人就会懒洋洋、工作效率低下、头疼、精神紧张;自我感觉不佳等。这一切都可称作非同步。
  非同步的出现导致肌体故障。于是就会得高血压、溃疡等病。同样,人有了病,体内就会产生非同步。
  一昼夜中,人体的机能是不断变化的,病亦如此,而且是严格遵循规律的。就拿高血压来说,早晨血压会升高,白天会下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